韓國一直是個整容數字極高的國家,這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平均每77個人就有一個曾經接受過整容手術。他們重視外表,外貌甚至被歸納到就業的條件之一,曾有調查指超過六成的企業表示面試時會評價求職者的外表,美容方面的產業規模就高達120億美元。在高度父權的韓國社會,女性從過去的「被他人物化」轉趨為「自我物化」(當然這種情況同時存在於任何一個國家),她們開始對於自我形象存在着一種希望滿足別人理想的自我意識,為滿足別人的審美標準,不化妝就失去外出的勇氣。
南韓首位戴眼鏡報導新聞的女主播
於是化妝品亦潛移默化地成為社會強行加瑣在女性身上的「束身衣」(Corset),化妝甚至被視為一種禮貌的行為。於是,隨着「#metoo」,韓星具荷拉事件,韓國出現了「脫束身衣」(Off the Corset)運動,呼籲女性脫掉一切束縛,反抗社會強行加於女性身上的約束,即使不化妝,自然的樣子也可以很美麗。越來越多韓國女性加入「脫束身衣」運動,她們剪掉長髮,弄掉、甚至破壞過去擁有的化妝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美容業界的喜與憂
運動蔓延之後,有經營髮型屋的人士表示在幾個月之內前來剪短髮的女性客人越來越多。而髮型的趨勢亦由過去的中長髮,轉為現在的耳後短髮。他們也認為這個潮流的轉變與「脫束身衣」運動有直接的關係。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對於髮型屋的營運有正面影響的同時,化妝品業卻對運動相當擔憂。雖然現時為止部分化妝品公司的業務並未有大幅的下降,但有不少從業員表示近這幾個月店舖的化妝品銷量有下降的趨勢,人流有明顯減少,以20歲中半的客戶減少最為明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女權運動正在漸漸分裂社會
「#metoo」運動和「脫束身衣」運動讓長期處於高度父權的韓國社會的女性一觸即發,她們渴望掙脫父權意識,從社會對女性的殊多規範中獲得自由。不得否認,韓國女性在社會上不論外貌或是行為都面對着許多壓力,但在另一方面,韓國激烈的女權運動卻正步步分裂社會。
recommended readings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最近在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就發生因「脫束身衣」運動而引起男女兩性雙方罵戰的事件。在淑明女子大學學生會前一塊「脫束身衣」運動留言版上有學生留下了一句批評韓國男性外貌的留言,於是引來在大學參觀的男中學生不滿,又在留言版上留下侮辱性字句。這個事件只不過是其中一個例子,不少人已經將女權視為一種「厭男」(討厭男性)的運動,正如「#metoo」運動的始創人Tarana Burke所說,「#metoo」的初衷已經面目全非,變成一場盲目攻擊男性群體的政治迫害。
而韓國的「脫束身衣」運動亦正在步步分裂女性,韓國Rapper SanE亦作為男性錄製了影片發表了自己對運動的感受,指出自己支持運動,認為鼓勵人們((不論性別)不在乎別人目光,接受最原本的自己是一件值得讚賞的事,但卻不應指責與自己持有不相同的價值觀的人。 他再而指出「脫束身衣」運動亦漸漸變質,強迫其他人只要同為女性都要一同參與運動其中。這已經脫離運動鼓勵女性「做自己」的初衷。
的而且確,「脫束身衣」運動似乎正演變成另一種道德綁架,BBC早前曾訪問過一些韓國女性,她們都表示自己對運動感到焦慮,質疑自己喜歡長髮,喜愛化妝,是否就不能同時支持女權。我們似乎忽略了女權不過是追逐平等的運動,女性不必生子,同時男性也不必負起養家的全責,它是一種選擇,不是別人要求我必須化妝,而是我有身體的自主權利,我可以選擇化妝與否。
化妝是一種選擇,不一定是為了滿足父權審美。剪去長髮、丟掉化妝品可以是一種抗議的行為,但反之亦不代表是一宗罪。更何況剪去長髮,模仿男性的行為,本質上就不能是一種女權意識(Jo Paoletti 在 Sex and Unisex: Fashion, Feminism, and the Sexual Revolution指出基於男子氣概下的權力裝扮是一定程度的反女權行為)。
作為女性,開始聽到各處都傳來代表女性的聲音,同時亦為大家有提出「不舒服的勇氣」(韓國的另一項大規模女權運動)感到高興,但在這之後,我們是否是都應該開始思考女權運動應該以怎樣的形式進行,回歸平權的初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