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康裕,一開始是由鞋履設計師出身,因此大家對他的最大印象也是在他設計的鞋子當中,由自家出產的球鞋、與Puma的合作、到不久前與Nigel Cabourn合作的Original Sole,每一雙出自三原康裕的設計都是經典作品。而除了鞋子外,三原康裕在時裝設計上也有其獨特的理念和風格,只要走進一間「I 字頭」的買手時裝店,在云云貨品中,你很容易就分辨到那些是出自三原康裕的設計。
而在2019年度的YDC(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中,香港貿發局更誠邀三原康裕先生擔任比賽評判,而就著這個機會,我們Ming’s跟三原康裕先生進行了一次訪談,深入地談及時裝的「設計」和「概念」。
1.首先,歡迎來到香港,Mihara San對現今香港的最大印象是甚麼?
其實我已曾來過香港很多次了,在一開始看見香港太多新舊文化的混合,可能令這裏給我的的感覺有點混亂。可是,在這次到訪香港,雖然這次的行程很滿,但可能恰好遇上天朗氣清的天氣,令我可以欣賞香港美麗的一面。
2. 最近Mihara Yasuhiro跟Nigel Cabourn的合作大受好評,為甚麼會選擇跟Nigel Canourn合作?
其實我跟Nigel Cabourn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Nigel很喜歡日本的古著,所以我們經常會有共同的興趣及話題。有一次Nigel來到日本,當我們晚上聚餐的時候便談到可以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雖然我們專注的部分不一樣,我可能比較專注於runway和High fashion部分,而Nigel就比較著重於軍裝及古著方面,雖則我倆表現出的作品不太相似,但我們擁有相同的世界觀,所以也想一起合作,而恰好Nigel對我腳上那雙Original Sole感興趣,於是便問個究竟,最後便衍生出這個合作,這個合作其實是由一個挺casual的閒聊而促成。
3. 由Puma開始至Original Sole,當中「溶解技術」的概念來自甚麼?
市面上很多具資源的品牌都利用一些高科技例如:3D打印技術來製鞋,可是我們沒有這些的開發成本,就想跟他們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電腦不能做到的東西,而其實一開始球鞋的雛形是由紙黏土製成,因此我們就想做些只有人手才可以做到的效果,而「溶解技術」就是由人手製成的獨特美。
三原康裕先生在訪問當天也是腳踏着Original Sole
早前三原康裕跟Joyce在香港提供鞋履訂造服務,也是除了東京外全球第一個城市有這個服務
4. 看過你在Honeyee.com寫的Blog,你曾提到現在低成本的3D打印遠不及人手製,在這個人手技術愈來愈昂貴的年代,當中人手製最無可取替的地方是甚麼?
其實我不是特別執著於是否「人手製作」,即使製作一雙球鞋最初是人手製,但之後仍然需要利用電腦data來修正,亦需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只不過由電腦所製作的衣服和鞋子,所製作出的形狀就是缺少了一種「感覺」,由電腦製的東西可能很亮滑和標準,但經人手可以製作一些特別的皺褶或其他突出的細節。我們設計的方式就是從日常常見的事物而尋找其相反的方向,反而奇怪、不尋常的東西才是我傾向尋找的,而這亦是我和Nigel兩人想法上相似的地方。
5. 像今季的軍服、Cowboy Shirt,以及Original Sole或Imperfect Sole,你的設計很多都是取自傳統的物品再演變成屬於Mihara Yasuhiro DNA 的東西,你如何在傳統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我認為不同的作品是在不同年代和環境下的產物,而這個作品就代表著這個時代。最近我很喜歡回看我以前設計的系列,然後去找一些令我有同感的部分,當中包括1998、1999和2003年的系列,所以這現象有點像模仿以前的自己來重製一個新系列,可是我從沒有留下我作品的Sample,所以現在當我重製這些衣服時就會抱著跟當時不一樣的看法,並要令自己對設計成果感到新奇。
6. 縱使品牌Mihara Yasuhiro先是設計鞋子出身,但他其實在服裝設計的誠意度都甚高,你認為在設計鞋子跟服裝之間有甚麼差別?
我覺得鞋就像日本的「盆栽」一樣,要在有限的空間、大小間製造出不同的宇宙感,然後鞋也跟「盆栽」一樣,經年月的洗禮而有不同的變化。對我而言,設計一雙鞋比較容易,因為好像習慣了在一個有限制而熟悉的宇宙間發揮不同的想像和創意,但當我去做服裝設計的時後,好像突然被人丟在一個大草原裏,有太多的想法和可能性,而且要顧慮太多方面的設計。可能在設計上,「被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此設計鞋和衣服的最大分別是——前者可以令我在一個有限的框架內發揮無限的想像。可能有些配飾和帽子設計師,在設計服裝時的想法也跟我一樣。
細節,也是Mihara Yasuhiro一直非常重視的東西。
7. 你在設計上喜好融入很多不同方面的文化,而且,你認為Mihara Yasuhiro在設計上的「本質」是甚麼,而你又認為好的設計或商品應是怎麼樣定義的?
我認為好的設計或商品應包括一種「可能性」,說的就是會令人思考和想像的可能性。另外真正好的設計不受潮流品味限制,不論任何世代也會讓覺得美的作品。其實不只我的品牌,可能看其他品牌或者室內設計的作品也會令我想「到底甚麼是好的設計?」就是要擁有一種「獨特性」和「革命性」。
而我的設計理念是——不做別人本來想擁有,而滿足其需要的東西,而是做可以令人著迷的設計,或許這世上未必真的出現可以令人著迷的東西,但我覺得要有這種理念和力量。
談到文化,其實三原康裕先生非常喜歡滑浪和玩滑板,他甚至在家裏建了一個小型滑板場
圖片來源: The Selby
真正令筆者有深刻印象的是這件在皮褸上畫上浮世繪的設計
圖片來源:The Selby
8. 日本市場競爭激烈,你覺得你跟徒弟井野將之(Maysayuki Ino)在眾多日本設計師甚至全世界市場之間的最大特點及差別是甚麼?
Doublet的井野將之本來是我的助手,我們之間有共同點而且能互相影響。而我認為日本時裝跟外國時裝的分別就在於日本人就像我、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及高橋盾等人很擅長做一些解構和破壞衣服成另一個模樣,而外國人就擅長做一些光鮮亮麗的衣服,而當外國人做日本人很擅長的事情時,你未必可以認同他們,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的文化,因此日本設計師在歐洲利用解構式時尚來表達出我們設計特色。
而當中亦有例外,我認為只有三宅一生(Issey Miyake)能夠不經解構和破壞,成功完美地利用日本人的時尚哲學融入外國人的設計。
解構和破壞,也是三原康裕的拿手好戲。
9. 最後一題,日本的新晉設計師品牌像Doublet和Anrealage都很懂得建立自己獨有的風格而揚名國際,在這個愈來愈著重趨勢的時尚市場,你認為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可以怎樣尋找和發展屬於自己的風格?
對我而言,我認為新晉設計師最重要的是他要擁有一個獨特的時尚哲學,很多時設計師都誤會了以為最重要的是時裝作品的外表,但其實最重要是內裏的哲學,它代表著你從時尚當中思考的方式。如果你只著重外表上的設計,很快你的作品就會被潮流或時間所沖逝。
另外,在我21歲的時候,我經常對身邊每一種本來習慣為常的事物都充滿疑問,例如會想:「一天為甚麼會有24個小時呢,是因為地球自轉一周需要24小時嗎?那在其他星球也是24小時制嗎?」當一名設計師最重要的是對身邊所有事物都充滿疑問,打破已習以為常的事物,創造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
現在的年輕人因為SNS的流行所以更加容易接觸到時裝,他們可能就因為在SNS上看到很漂亮的時裝而決定從事時尚工作,但如果你沒有一種個人思考模式或想法的話,其實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我認為設計師最重要是對身邊所有事物都充滿疑問的心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