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高檔奢侈品而言,中國是全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市場,當中孕育了不少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他們都在國外最有名的時裝學院受訓,為何到今天只見中國製造成衣而沒有中國原生時裝?
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費數據中,來自中國人的消費者近乎佔全部的一半居多,去到哪個國家旅遊,無論是歐、美及中東,都總會有說華語的售貨員為大家服務。有品牌甚至要靠中國人的銷售額去付賬單。
同時,中國的製造業為國內創造大量的資金,促使中產階級之消費者湧現,這也是製造中國龐大的消費數據最佳鐵證。不過,若中國在製造、消費及出口時裝牽涉如此大的數目,為何我們還在穿美國、歐洲及日韓的設計,而不見中國原生時裝品牌林立國際之美景?
Central Saint Martins at London King’s Cross
其實,中國設計師絕非缺乏才華或製衣技能,不少中國學生於國際知名時裝學院如 Central Saint Martins、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畢業。先別談推動時裝與否,中國對傳媒、網絡均有所控制。最大的問題是,中國此地本身根本不在意有沒有中國製造的時裝,就如不見香港政府有意大力推動時尚產業同出一轍。
換句話說,在巴黎、在倫敦,我們能見所有人都視時尚產業為極度重要的一環,政府大力宣傳及推動其發展,英女王更會為設計師頒發終身成就獎項。但在中國、在香港,這些我們都不見,大概是整個地方未成氣候的關係吧。因此,設計師都不能在自己地方將品牌發展,又如何放眼國際?
到目前為止,中國設計師還缺乏令人信服的獨立風格和思考,就消費者而言,他們仍在花時間尋找購買時尚的方向,大部分人會花時間看其他國家都在流行什麼,而不是觀察身邊現有的事物,締造屬於中國的風尚。
日本屬於過往成功的例子,透過解構西方國家在設計上面的藍本,重新定義及創造屬於自己的 style。最標誌性的風格大概是九十年代的 Lolita Style,這也是取至西方國家的維多利亞及 Rococo 風尚設計。而中國的設計師不是缺乏才華,只是他們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建立獨特的設計方向和標誌,這才可擠身時裝之都的名銜,與倫敦、米蘭、巴黎及紐約這四大城市並列。
若中國未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不能衝出國際也是合理。市場也不能奢望本地消費者能在一天之內將品味提升,筆者相信,這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其實,新的一代消費者也很懂得左穿右插購買一些非主流的品牌,老一輩的消費者是從來未聽說過這些品牌的。不少中國奢侈品消費用家已停止購買大品牌,這是因為他們想製造一個獨特及有時尚感的形象,對他們來說,購入大品牌是屬於「過氣的時尚」,甚至,這些非主流品牌都開始不能滿足他們了。
這解釋到為何 Vetements、Acne Studios 這些新興品牌在中國地區變得越來越流行。就算是來自香港地的我們,都不想讓人有走出來在為大品牌賣廣告的感覺吧?而在中國,當你以為只有大媽和大叔,其實現在有不少受教育的專業人士湧現,他們都在外國工作,擁有豐富的文化背景及教養,因此,對時尚品味追求有所提升也是理所當然。
中國網紅 “包先生” 與 Tod’s 推出聯名手袋 Capsule Collection
然後是延伸到中國代購的現象,為了買到來自外國的時尚單品,無論是大品牌如 Gucci 還是快時尚獨立品牌像 & Other Stories,中國人都很懂得捉緊每一個賺錢的機會,代購的後話促使社交媒體網紅的衍生。
後來,這又牽涉到中國另一個問題--知識產權的尊重。眾所周知,中國對知識產權基本上是視若無睹,打擊假貨行動可以用一個「懶」字來形容,早幾年的情況更是嚴重得很。這天在店面看見價值$8500 的腰包,明天在淘寶網就可以一百元以下的價錢獲得「同款」。不過,有當地設計師指出這問題已漸入佳景,指出直接抄襲的案例越來越少,若此言屬實,對 Found In China 的目標算是踏出了一大步啊!
總括而言,若想見中國原生時裝品牌打進國際市場,必先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風尚和品味,要做到此,除了對外學習,更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現有的事,道出獨一無二的故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