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開始興用FANNY PACK的時候,佬編心想,不就是小販袋嗎?於是去了一間賣中佬袋的小店,買了一個經典款的小販袋。
即是那款藍綠帆布配紅邊,平時會與泥色地盤STYLE背囊放在一起賣的那種小販袋。
用落,才發現把小販袋和FANNY PACK劃上等號,或許不太公平。始終從使用和外型上,兩者還是有差別的。
小販袋顧名思義,是為了讓小販用的,這可以說是FANNY PACK的一種本土演變。佬編印象中,好像只有香港才比較常見這種商用的FANNY PACK。
陀地小販袋,大多是以戴在腰間為前提而去設計,最常見的特點是有很多COMPARTMENTS,既分內袋外袋、袋中有袋、袋上有袋,有時候更會有個專放FEATURE PHONE的手機袋,方便整理物件。
用料大多是較粗固、較STRUCTURED的帆布,每天在街頭使用都不會有問題。有一些更FANCY的,更會在袋內貼上一層膠布用來防水,相當實用。
也難怪當年小販都喜歡用小販袋,體積不大負擔少,戴在腰間既REACHABLE,又夠貼身,可以在雜亂的街頭充當流動收銀機,走鬼也比較方便。
小時候對於小販的印象,有很多都是他們低頭在袋裡那大疊現金中尋尋覓覓的畫面。那是現實生活中最接近叮噹百寶袋的神奇ITEM。
至於現在流行的FANNY PACK,傾向為行街或者做運動的人而設,通常可以選擇背在身上或腰間。
袋的間隔相對較少,以保持比較流暢的外型線條,物料也用得比較輕軟悠閑,也有些用上比較貴價的皮革。
這種潮物FANNY PACK,雖然沒有陀地小販袋聽上去這麼HEAVY DUTY,但其實也是相當實用。試想像在香港的仲夏出街,單用褲袋不舒服,用背囊既焗熱,又未必需要這麼大空間,這個時候,FANNY PACK就是一個舒適機動的選擇了。
當然,說了這麼多,在普通人的眼中,小販袋還是小販袋,FANNY PACK也都是小販袋。
所以在入手之前,請先準備好被家中長輩、公司同事,或者嘴賤朋友取笑的覺悟。這是佬編作為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分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