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婷婷進行訪問時,她身處於挪威卑爾根。
由香港飛往卑爾根需時約13至14小時,目前沒有任何航空公司營運從香港直飛卑爾根的航班,大都要轉一、兩程飛機,經挪威首都奧斯陸,抵達卑爾根。卑爾根的冬季長,出名冷,多風多雲。即使3月白天漸長,天氣漸暖,溫度仍維持在10°以下。鄭婷婷在2019年8月1日到埗卑爾根,住在那兒半年多。
挪威卑爾根的生活照
挪威卑爾根的生活照
挪威卑爾根的生活照
《藏身地點的選擇:矮牆旁》
《固執的波鞋》
早在2019年年頭,她已有離開香港到外國讀書生活的念頭。「做了幾年藝術家,畫了幾年畫,無疑是喜歡自己的作品的。但久而久之,繪畫卻變成了工作,出現重複性了。」2017年,婷婷開始一個人在火炭租工作室,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她過得很有規律,很穩定地回工作室畫畫。就在那時,她形容的「PATTERN」出現了。「回想過來,每天畫的時間又不是太多,早上在家處理與畫畫無關的事,然後回工作室很專心畫三、四個小時,然後回家吃飯,不知不覺間有了時間表,點對點似的生活,好似返工。」2019年,婷婷於安全口畫廊舉行個展《收件人不在》,展出紙本繪畫以及2米長的大型油畫。以往,她的作品主題傾重於人物形體。2014年,決心辭去全職設計師的工作後,鄭婷婷一邊教小朋友畫畫,一邊做創作。她筆下的人仔部分是小朋友的寫照,一個未成年的人的狀況。《收件人不在》畫的卻是物件,畫中主角是椅子、盆栽、杯子等日常物品。「獨自在工作室工作,令我有更多時間凝望物件,而且我望着一件物件的時間,比起望人更久,它們容許我觀察得更久。」婷婷往往由顏色、抽象形狀開始,然後再在色塊裏,勾勒較為具體物件。如是者,她筆下的物件並非反映現實面貌,而是經過長時間觀察的想像式的構圖。
挪威的生活費雖然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那麼貴,但本身學費全免,變相是眾多選擇中最AFFORDABLE。卑爾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峽灣那邊時有遊輪泊岸,舊城區布呂根(BRYGGEN)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很奇怪的是我一抵達卑爾根,沒覺得要適應一個新地方。可能是卑爾根是很『平』的關係。」很平是什麼意思?「像水一樣,既不刺激,但仍然有移動,不會覺得悶的。所有東西都處於一個中間的LEVEL,但細心去想,要維持中間LEVEL,其實是很難的。因為在香港,無論是接受的信息以及情緒,時常有大幅的上上落落。」
待在卑爾根超過半年,回顧香港所發生的事,的確有無數信息和變動。身在遠方,透過直播和新聞,婷婷亦有密切留意香港的事。然而,人在海外,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我不想用無力感去形容這幾個月的感覺。因為我的確覺得有些事可以做的,縱使那種回應比較慢,就算想表達不悶,也不能第二日立即上街,未能親自去到現場。我試過搞街站、試過在奧斯陸幫手搞攝影展,向當地人說明、解釋香港人面對的情況。」2019年的10月,婷婷也參加由一羣香港藝術家發起「一起義賣」的活動,賣畫支持香港人。婷婷作為構成「好北」戰線的其中一員,認為那些活動也非以藝術家的身份去做,而是作為香港人、公民的身份。
不難想像,面對這些大上大落的情緒和社會事情,任何人的心情大多起伏不安,以致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婷婷說:「我同意有種身份上的『切割』。因為平時做的創作對於社會實際的需要好像不太有直接關係。不過,我還是需要告解,我其實很久沒畫畫了。」婷婷在UNIVERSITY OF BERGEN讀的MFA課程非常自由,有別於必修課程,她的上課模式取決於個人喜好。「我來到這裏,比較多時間看書看戲,較多嘗試攝影、陶瓷。這兒的社會氣氛和教育模式也很着重你的個人狀況。」
《收件人仍然不在》
《藏身地點的選擇:柵欄後》
《藏身地點的選擇:滑梯下》
《五小時車程》
那當然不是不再畫畫啦。「畫畫是含糊不清、慢熱的,以比喻去說,繪畫是很差的傳熱體,信息未必立即擊中你。」那繪畫在婷婷心目中是迂迴嗎?為什麼喜歡含糊不清?「可能是我們身處的世界,太多東西迫你去明白,只有一個解釋沒有其他選擇。但畫的解讀空間比較寬闊。而含糊不清是很多東西的本質。」最新作品「深宵電視」系列展出一批紙上作品,她運用成本較低、紙質較粗糙的新聞紙,婷婷下筆的顏料重,而紙本身輕,作品比較難以儲存。「人都是一個媒介,曝光於身邊的事與物,好像相機一樣。我畫的時候,覺得畫面好像不斷重複,像深宵節目。」「深宵電視」系列也有運用紙作的雕塑,算是婷婷的新嘗試。
下年夏天,婷婷就畢業了,打算回港嗎?「我目前未知將來的去向,即使一開始過去挪威時,我亦沒想回不回來的問題。但始終我覺得總有一天要重拾香港的生活節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