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新加坡是因為「失戀」。
沒錯,廿幾年前,進入一個「失戀無限 loop」的狀態,出去散心但散極都未夠喉,卒之沒剩下幾個地方可以再散,唯有揀其實不太像我性格會喜歡,但勝在未去過仲有少少探險感的獅城!
(沉悶部分全省。直接跳去結果。)
結果我在九十年代中的新加坡當然一件衫一對鞋都沒買過,但仍然有本事帶了兩樣東西回家。你猜是什麼?
第一樣,一個書櫃!通常不着重時裝的城市都比較着重家居(喂,點都要搵啲世藝㗎大佬!),要買有趣而不是一味 elegant 的歐洲細廠傢俬,當時星洲確是比香港贏一截。其實這個無乜街逛的城市,除了一個小書櫃之外幸好還恩賜了我一張鋼櫈仔和一個塑膠生果籃,都非常感恩不用空手而回了。
第二,一個書名。太沒有事發生的地方也許更有利創作吧,我記得當時在烈日下走路三十分鐘由一個商場去另一個商場,中途沒值得看的人事物,便開 動自己的腦袋自娛。靈感迫於無奈便出來了。我記得當時決定回港要寫一本介紹失戀者一個人旅行的 travel guide,還沾沾自喜這本書要一定叫「任性怪環遊世界」,現在回看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名字到底好在哪裏?會不會在廿幾年前的標準其實好前衞好型? 還是當日傷心過度加瀕臨中暑引致神志不清?

我以為這個Tiong Bahru是等如星街月街一個小區, 誰知原來是整個大圍咁大, 得一間小型時裝店加兩間 日頭唔開的酒吧餐廳,結果我們還是被迫回到那個 已經行到爛的烏節路再逛一遍。
潮人帶路
硬接二十多年後的這個 5 月份,上回講到 重回久別的烏節路,發現是十幾間名牌大店的 自我複印無限循環,然而不逛呢,又人生路不 熟,唔知去邊好?
我其實有套「陌生城市採礦術」的,即 是,先在當地找一間看起來比較有型的店,胡 亂買點東西後,找一位看起來比較有型的店員, 請他以地頭蟲身份推介一兩個心水潮店和至 hip 餐廳,然後跟着指引找到下一家型店便再求下一位型店員再推介多一兩個……通常都 work。
但在新加坡,首先找一家「比較有型的 店」也不易找到,頭都沒有如何接龍? 不幸中之大幸,朋友是某名牌的亞太區高層,新加坡是她管轄區,她知道我要去便貼心地替我詢問 Singapore office 她覺得最潮那 位同事,到底這個地方有什麼好玩?
結果同事給了她一個名字,原文照錄:
“Tiong Bahru is a cool neighbourhood to explore,……some of the hip Singapore has to offer!”
幸好這不是發生在我當年失戀時,否則 我一定更睇唔開覺得人生無希望客死異鄉也有可能。
首先這位同事講得非常不清楚,我以為這個 Tiong Bahru 是等如星街月街一個小區, 誰知原來是整個大圍咁大,Uber 司機車了我 們去一個類似沙角邨商場的地方,問完一大輪 才知道要在烈日下再走三十分鐘以上的路才是同事口中那個好 hip 的部分。
然後,我只能告訴你,”Hip”這個字眼真 是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的,如果我之前有看過那位推介的「同事」的樣子和打扮的話,也許我應該對那個”Hip”字有點戒心,事實上,我連個”some”字都不能盡信,原來有人覺得,得一間小型時裝店加兩間日頭唔肯開的酒吧餐廳,就稱得上 some !
花了半天白行一趟,結果我們還是被迫 回到那個已經行到爛的烏節路再逛一遍。

這家叫 Surrender 的 select shop,威到 Louis Vuitton 肯讓他們開Fregments X LV的Pop-up store,應是證明了某種江湖地位;店內居然有些又貴又怪而且全世界任何地方我都未見過的Faith Connexion 和 Public Scholl NYC,還真有點令人肅然起敬。
在投降之前找到Surrender
那家理想中一開始便找到的「比較有型的店」結果在差不多離開那天才偶遇!
是的,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買手店多如天上繁星,我的「喜歡/不喜歡」二分法其實簡單直接,有獨立思想鮮明性格就是「比較有型的店」 值得喜歡,至於上述兩點其實是何解,基本上從你入的貨的款、量、牌子,便能看出你「買重」 的是什麼,是的,一家店的店格往往就是從他們店裏「最難賣出」那幾件貨看出來的。
這家叫 Surrender 的 select shop,威到 Louis Vuitton 肯讓他們開 Fregments × LV 的 Pop-up store,應是證明了某種江湖地位,進店看,居然有些又貴又怪而且全世界任何地方我都未見過的 Faith Connexion 和 Public Scholl NYC,說真的,還真有點令人肅然起敬。

Faith Connexion FW2017

Christian Dada FW2017
其實這年輕的新加坡潮衫集團我早有交集過,日本的新新星 Christian Dada 便是被他們買下了,而且開專門店之餘還有心到帶去巴黎男裝周幫他們搞了幾次 show, 老實說,在各大新晉 designer 之中,到底 Dada 算不算best buy我也覺得見仁見智, 但你得明白,更好的可能你買不到也可能被別人搶先收購了,至少揀 Dada 來買來力谷也是一個很有誠意和勇氣的 statement, 如果他們 buy out 的是 Marcelo Burlon的話也許我未必會對這公司另眼相看的,雖然 Marcelo 在新加坡的 pop-up store 也是他們家開的,哈哈。
聽說明年 Club 21要在這個城市開 Dover Street Market,聯同 Surrender 這種新勢力, 動得不算很快但至少新加坡在動。她若變成 一個有多點東西可買的城市,對得兩三日都 想飛一飛的香港人也是好事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