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mass production,才是出路。」
Henry Lau
曾應邀到澳洲 Mercedes-Benz Fashion Week 行騷,當中富 embroidery 的細節吸引了中東的買家,之後SPY開始在中東杜拜有售,生意不俗。
要數利時代表人物及品牌,肯定有Henry Lau及其個人品牌 SPY HENRY LAU 的份兒。
Henry 95年在理工大學時系畢業,一畢業就自立品牌,在金巴利道樓上鋪開設studio,再轉戰嘉蘭圍,「我租了全利時最大一間鋪,是第一個進駐的時裝設計師,亦是最後一個離開;12年起,租金升得太厲害(20 萬一個月),決定離場。」這段日子,高級品牌的時裝世界離大眾太遠,如想afford一個獨特的個人look,唯本地設計一途;可是,fast fashion進駐,自由行的影響,大眾的看法劇變了。「我找鋪開店,業主寧願租給藥房、珠寶店;客人去買 fast fashion,再跟我說:『現在流行casual (多謝 Normcore),沒機會穿你的衣服啦!不用這麼好手工及細節啦!』。」高峰期曾有過6間店,現在,Henry只保留中環及銅鑼灣兩店,眼見外國遊客拎住一袋二袋Zara、COS走入來,「這些就是我的competitors。」
Henry自己一手策劃的時裝騷,05年春夏季度於西港城舉行,主題是Treasure Island ,當年超過40位明星及Model相助,包括甘國亮、草蜢、余安安、何韻詩等。
97年開業,剛剛好20年,想到Margiela離開自己一手創立的牌子、巴黎Colette結業,無獨有偶都是20周年「慶」,這個年份是一個關口嗎?「曾經有人想買下SPY,發展變成又有運動服又有內衣的牌子,我有心動過,20年真似一個關口,但好像要將自己BB送給別人,還是決定不賣。」世界變了,堅持走下去?「發大去搞不是辦法,應以細規模為主,delicate一點,每款只此一件,不做mass production,這才是出路。」
「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不可一味『賴』這個環境缺乏條件來成就自己。」
Kay Kwok
如果可以與一位設計師共進晚餐,Kay Kwok 揀Alexander McQueen,「有設計觸覺的designer很多,真正有才華的少,我會問他是否快樂。」
利時之後,香港時裝處於迷惘期,但,仍有不少後起之秀勇於另覓夢工場。Kay Kwok 理工大學畢業後,去了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攻讀碩士,以 digital print 為主打的畢業展,得到媒體關注,一天收到中國《GQ》的電郵,贊助他參與倫敦男裝時裝周,Kay是第一個以學生身分被選中的幸運兒,現在國內炙手可熱的設計師 Xander Zhou,也是成立了自己品牌後才被選的。「夢想達成了!」他懷瞂不可置信的心情想。
參加過兩季時裝周後,他開始心思思做點其他的事情,「06年開始讀設計,已浸淫了一段頗長時間,我是一個喜歡驚喜的人,一有機會就做其他事,為雜誌供稿,為做演唱會做 costume,教書,開workshop,參加比賽等等。倫敦男裝周之後,的確是一個好好的時機去發展個人品牌,但我做 business 的能力和經驗尚不足,與其花錢硬撐自己 brand,寧願嘗試其他東西,開啟其他大門。」
Kay Kwok 過去一直以充滿視覺衝擊的digital print為設計重點,不規則和較寬鬆剪裁亦是其一大特色。
眼見香港其他年輕品牌,每季捱住去做,令他漸漸明白得到,做 brand 與做 design 實是兩碼子的事,「做 business 要留意市場,做設計則十分自我,只做喜歡的顏色和剪裁,兩者之間,我希望取得平衡,既可以建立個人風格,又設計可穿性高的服裝。」最近,Kay 穿梭於倫敦與香港之間,專注設計,工作室設於倫敦,回港監督 production。
「香港金融地產主導,創意行業需要時間培養。我不想批評政府,很多東西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不可一味『賴』這個環境缺乏條件來成就自己。既然香港本來就是沒理想的先天因素來造就,那麼,作為設計師就要更上進,不妨多參加不同比賽,多想方法讓別人看見自己的作品;這正是當初我堅持去倫敦攻讀 Master 的原因。」赴笈英倫,得到的比一紙證書更多更豐厚,「政府有不足之處,但香港仍有不少時裝團體支持本地設計師,很多 funding,大前提是你要夠積極去爭取。接觸設計近十年,我常想,如何令自己在設計上進步?印花之外,我還有什麼地方可以 devel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