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深水埗鴨寮街近石硤尾街一段的開發製衣配料有限公司專售鈕扣丶拉鏈及花邊等製衣配料,店主李忠光先生年少於製衣廠當學徒時,被委派負責搜購各種製衣配件,在街上尋找來自各國的設計並漸漸對這種猶如尋寶般考眼光的工作產生興趣,儲下經驗及人脈後於1985年開了自己的店舖,最初只是樓梯下的一角小舖,漸漸發展成 擁有幾個貨倉的地舖。
走進開發猶如進入了一間鈕扣資料庫,店中密密地放滿各種年代、產地及風格的鈕扣,想找哪種設計李生都能找到或可能提供資訊。「意大利的設計天馬行空,許多時看到設計圖無法想像是怎樣的,但收到貨時卻會很驚喜。為何想象不到也夠膽入貨?因為意大利人實在有品味嘛,單看他們造的皮鞋就知道。但他們性格隨心,到了寒暑二假就隔好久都不回覆,漸漸就很難再做生意。日本的設計優美又時尚而且做工精緻,細節絕不含糊。加上每次日本供應商來香港談生意時,廠長和技術總監都會同來,確實地回答有關生產細節及交貨的問題,非常可靠。上世紀八、九 十年入貨多來自日本,後來台灣的技術也跟上,加上曾受日治,比較能理解日本人的理念及工作方式,如製作日本設計時能製造出接近日本七、八成的質素。後期中國生產的鈕扣也進入市場,但質素比較參差。」
百客百貨
工作方式以外,地理資源也會影響品質,硬水會讓金屬色變得暗啞,無法造出漂亮的金屬鈕。原來金色鈕真的含有微量真金成份,「不然很快會氧化,特別是碰上毛衣上的酸性。」有個巴基斯坦客人買下大量鈕扣回國竟然是把鈕扣全部溶掉再提取金屬及膠質作物料,只因該地人工便資源缺乏,這做法成本比直接購入物料更化算。「我問他是用來做哪種設計,他意然說是這樣,我們傳統衣服都沒有鈕扣啊,聽到了覺得好可惜。」銷售以外,開發也負責加工,五顏六色的膠鈕來貨是都是白色或透明,稱為白胚,顧客要甚麼顏色,開發就會根據要求染色,有跟足衣料配色的,也有是李生自己配對色彩,在店鋪後方極窄的「廚房」一時三刻就能染好,非常能體現香港及深水埗靈活性。
「這些手日本手繪陶瓷鈕九十年代流行釘在冷帽上,又可以飾在頭髮橡筋……韓國男士喜歡以小鈕裝飾恤衫……早前 Armani 的廣告上又出現了這些意大利誇張鈕扣。」身為時裝生產線的上的一員,李生對時裝潮流也相當了解,現在七十多歲的他依然對新事物好奇。近年不少年輕顧客上門來買鈕作DIY耳環,李生對她們的設計也很感興趣,「我們已經脫節了一兩輩,當然要學習新及好的事,一定要學習別人的優點。」
看到獨特美的眼光
當年其他店鋪只賣易賣流行的款式時,李生寧願利潤少些也會入貨一些獨特的款式,雖然短期未必能賣出,但以質取勝日漸建立起名氣。因為客量多及廣,開發店中多年來類積了大量不同年代、風格及生產地的鈕扣,不少已是dead stock 更顯珍貴,讓開發成為深水埗獨特的存在。「做鈕的模具多已經耗損,再做一個模具成本不菲,如非大單生意無法支持,而且許多技術人員已離開行業,因此很多鈕款已無法再生產。如果要再做模具生產店中所有鈕扣大概要幾千萬,不會有人再做了,生產線斷了很難再復原。」這些今日已經很難再生產的美麗鈕扣被喜歡懷舊設計的馬來西亞設計師 Motoguo 看到,已經連續三季以從各地購入deadstock 、二手及復古鈕扣作設計,當中不少鈕扣都是來自開發。Motoguo 及創作總監Kinder Eng 擁有看到美麗事物的眼光,並以它們造成意想不到具魔法的設計。
經歷製衣業環境變遷,設計風格改變,開發的生意額早已不復當年,加上子女無意接手生意,多年前家人已勸說結束生意好退休。但李生知道一但結束生意這些美麗的鈕扣便很難再現,一直不捨得多年心血,疫情下一星期五天依然和一同工作的弟弟開店,即使再小單的零售顧客也會樂意幫忙找合適配料,無奈因為各地製衣廠停工而無法再守下去,守了年多終於下定決心結束生意。店中所有鈕扣已被賣去外地,待店中花邊等餘貨賣走也就會正式結業,這個集合了各種美麗設計及珍貴知識的神奇空間將不再存在。
因店鋪日漸減少,在深水埗找布找配料愈來愈困難,好多次都是幸運地遇上最完美的布,或因為意外看到獨特的一條絲帶、鈕扣、珠片而想到設計的靈感,做成心中所想甚至意料之外的設計,讓很多夢想得以成真。深水埗沉這些老店的消失,最大影響自然是店主的生計及心血,然然當這些獨特的美麗事物再難被找到時,損失的也是我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