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Whole Earth Catalog》(下稱WEC)首次出版。它是一本旨在提供產品評測和各種資訊的刊物,產品種類各式各樣,包括衣服、家具、書本、工具、機器以至柴米油鹽。編採方針圍繞自給自足、生態環保、DIY等生活態度;以“access to tools”為口號,它挑選產品的準則基於產品是否實用、是否品質高、是否超值、是否鮮為人知、是否可以教育到消費者等等。WEC的創造者和主編Stewart Brand當年曾推動NASA將地球的照片公開;成功後,他理所當然地將那張名為《Earthrise》的照片用作WEC的封面。WEC裏面有列明每件產品的售賣點,但不會直接向讀者出售。主要出版期至1972年,然後斷斷續續到1998年完全停刊。
有人說,WEC提供資訊的定位,可視作Google的前身。而Steve Jobs,也有受到WEC的影響;將“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發揚光大的肯定是Jobs,但他也是從Stewart Brand那裏學到這句說話。所以你現在知道,iPhone的地球桌面是源於何處。1975年由木滑良久和石川次郎出版的暢銷日本雜誌《Made in U.S.A catalog》和次年出版的《Made in U.S.A-2 Scrapbook of America》,也是直接受到WEC啟發的。
創立於2003年的日本雜誌《HUgE》一直廣受日本國內以至海外讀者好評,主理人是右近亨和恩田良夫。《HUgE》的主軸是男裝High Fashion,但其餘時尚及各種文化內容皆不缺,而且同樣精采。可惜至2014年停刊,原班人馬則轉移至《Them》和《Prodism》繼續各自的「編集」事業。而在停刊前,《HUgE》曾成立出版分部HUZINE,出版過兩本名為《TooLs》的書籍,正正承襲了WEC的基因和初心。
《HUgE》在2010年7月號曾做過一個名為《Access to TooLs: Real Stuff for Future Classics》的專題,名字明顯是取自當年WEC的口號。有見該專題反應不俗,出版人決定以HUZINE之名獨立出書,全名為《TooLs REAL STUFF for FUTURE CLASSICS USERS GUIDE BOOK》,於2011年3月出版。當時負責編輯柴田隆廣說:「《HUgE》致力於潮流,而《TooLs》關注的則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現今日本雜誌大多像產品目錄,欠缺文化或深度;我們希望以六、七十年代的目錄做法,衝擊日本出版文化。老實說出版社也沒料到書本會這麼受歡迎,最後重印了超過7次。而編輯團隊沒有太關心銷量,只專注於做好內容。而日本很少平裝版的書,日本的發行商不喜歡平裝本,因為容易損壞,結果感覺上它像產品多於書本。編輯團隊沒有刻意去找某指定種類的產品,我們喜歡隨機發現好物的過程;我們也不會為了篩選產品而開會討論,而是在拍照的階段作決定,而整個團隊的審美方向也非常相近,沒有什麼分歧。我希望刻意每年出一本《TooLs》吧。」2012年出版第二冊:《TooLs 2012 REAL STUFF for FUTURE CLASSICS USERS GUIDE BOOK》。第一期和第二期各以寫給Stewart Brand和Steve Jobs的信作開首,書中亦有列明選物準則,同時保證編採角度沒有受到商店影響,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讀者——或者說是書中工具的使用者。兩本《TooLs》都有以不同名句作間版,在這裏分享一句出自小說家William Morris的“Have nothing in your house that you do not know to be useful, or believe to be beautiful.”《HUgE》在2014年停刊,大概因為這原因《TooLs》在第二本後就不了了之。
到2019年7月,竟然平地一聲雷出現了2019年的《TooLs》,不同了出版社,但整體還是原班人馬,在開首致讀者的信申明了背後的信念不變;不過原本的4個章節,由“SOMETHING FUN”取代了“SHED & SHELTER”。頭兩本介紹的items,到今時今日仍毫不過時;要在現今資訊氾濫的年代找出300多件你很大機會沒聽過的精美工藝品,《TooLs》確實值得細閱。希望今年開始像柴田當時所說,每年也推出一本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