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郭志怡,右:劉天蘭
時裝人追的夢,不一定比別的夢想偉大,但總是來得漂亮叫人神往,由上世紀初Paul Poiret、香奈兒女士開始,時裝的創作力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香港的時裝產業,卻到上世紀末才開出一支乍現的曇花。我們曾經追隨過的本土時裝風景 :Joyce、Green Peace(I.T前身)、百利、 利時、《Amoeba》、《士多》,有的已湮沒人間,有些則人面全非。時裝正站在時代的轉折點上,如何在夢想的路途上繼續前行,我們找來香港一代時尚女王:郭志怡(Bonnae Gokson)和劉天蘭(Tina Liu)來分享經驗,寄語新一代不要放棄追夢。念念不忘,希望必有迥響。
Dreamers gonna dream。
Bonnae Gokson :「協助年輕人追夢,社會責無旁貸。」
含着銀匙出世的永安百貨後人 Bonnae(郭志怡),有貴族氣質,卻絕非只出入上流社會的穿花蝴蝶。曾協助胞姊 Joyce Ma 打理時裝零售王國 Joyce Boutique 16 年,也曾為 Chanel 亞太區形象總監,可謂第一代香港時尚女王。雖然近年轉戰飲食界,創立著名餐廳 Sevva、餅店 Ms B’s Cakery 及咖啡館C’est La B 等,對於香港時裝新一代,仍滿有關切之情。
今時今日 fast fashion 成行成市,香港又是個 Fashion City,對潮流趨勢敏感度高,連時裝相關的課程及學額也比十幾年前翻幾番,但不等於年輕人投身時裝事業比以前容易;Bonnae透露最近分別去了比利時及泰國,「看見別國政府及機構為創意及藝術教育投放大量資源,感受殊深,一個已高度發展的社會,如香港,實在應該協助年輕人追尋夢想,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
初生之犢一股雄心壯志,通常只想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對時裝的商業層面卻可能心存抗拒,Bonnae 認為年輕人在開展自己的時裝事業前,有幾個基本要點一定要納入考慮,「要建立一個有利可圖的時尚業務,要了解和學習的方面可多着。 首先,規劃企業的短長期目標,學習如何與製造商、買家和投資者建立牢固的關係。營銷與溝通也十分重要,確立自己品牌的 DNA,有助日後的產品開發。他們必須學習和研究與競爭對手,知己知彼,才容易讓自家設計脫穎而出。此外,了解現金流、資金和融資的重要性……要講三日三夜也談不完。」
到今日,時裝依然是 Bonnae 深愛的,「它深植在我們的文化及社會中,時裝不止於設計上,我們每日置裝打扮,如何透過衣著反映自我個性風格,當中經已蘊含創意的表達,各人對時裝的喜惡程度容或有異,但無可否認,它存活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
劉天蘭:「從事任何行業,也要有願意解決問題的思維。」
劉天蘭投身時裝界 30 多年,電影、電視、雜誌、出版、音樂、形象指導、時裝買手、配飾店主,幾乎一切有關美及品味的事情都做過,而且都是鶴立雞群最出色那一批。要找人總結經驗,給年輕一代有志投身時裝界的作參考,Tina 開宗明義就說,「沒有一份職業是百分百純綷個人的,總有需要和別人合作及溝通,也要有願意解決問題的思維。
「無論是設計創意部份,抑或建立生意事業,都要學習與人相處。做生意更是另一門學問,但凡組織、行政、運作、計數、team building,甚至會計及法律知識、什麼都要識一點,還要對金錢管理有概念,我建議是進成熟、有規模的公司打工,浸淫一段時間,學滿師才出來自立門戶。」
(左)82 年4月 Eva Lim 為 封面人物,是 Tina 第一個有份參與造型的《號外》封面,她負責化妝,美指則是張叔平。(右)91 年張國榮的京劇花旦造型《號外》封面,比起哥哥在《霸王別姬》中的造型還要早,也是 Tina 負責形象設計。
近年時裝不斷遭垢病為污染地球一大元兇,時裝品牌又實在多如沙數,年輕一代想發展時裝事業,很容易得出客觀環境是比上一代困難的結論,Tina 覺得難以一概而論,「科技如何超前,時代怎變,人無論如何仍要穿衣服的, 實際需要仍然存在,當然社會變得複雜好多,所以今日的設計,需要貼合時代,甚至帶領時代;當中,品質仍是重要的,要做些對得住這個世界的產品,不要霎眼嬌,追求品質,永遠 more than anything。」
經過這些年,Tina 對時裝還是很有熱情,「我仍然好鍾意時裝的創意,希望繼續分享對於美/品味/修養提升的看法,或者通過我對眼,可以讓美麗有品味的東西,讓更多人看得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