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提供
港台電影節目《五夜講場》新一季又開始播映,這個冷門奇葩類的知識型節目,從小眾做起,來到第三季,會加長到40集。這既是鼓勵,又是挑戰。
五夜之中,班底最年輕的應是《哲學有偈傾》,今季他們引入《哲學二打六》新方式,請素人上來發問一般性問題,然後主持們以哲學的角度回應。咦,竟然是哲學+綜藝節目的形式嗎?好厲害的樣子,可能是亞洲第一個。另外周三晚亦新現《學人串社科》,先播的兩集開題都很大,一是「本土意識」,一是「流行文化」。而班底最固定的《歷史係咁話》,唔聲唔聲,更發展了「韓國深度四維游」,向旅遊節目發展。本在大專院校中任教的眾主持,上鏡十分奔放,全心演出「食買玩」的知識分子罪惡,簡直驚艷。
同遮唔同柄,同人唔同命。我有份主持的周四晚《文學放得開》,這一季則還在適應新的製作流程及人事變動,有些舊主持離巢了、搬到外地,要馬上想如何慰藉粉絲。我則死牛一便頸,一味還在節目內容上着手,新一年想增加以「地方」去談文學,多談香港文學,也會有更多博學儒雅的男主持加入──只因我新的女主持還在尋覓中。粉絲多的作家米哈(AKA青年學人何建宗),會單飛,自己主持部分集數,很快面世。
今年的節目往知識型方向走,所以會「正經」一點,《女神與娘娘》一集,單是講女媧都講了七個點,已經很像講書,還追求無縫交接。在刨資料之餘,我時常警醒,文學最重要還是美學教育,傳遞欣賞藝術的方法,基於作家的個人角度。來到第三季,我個人的體力成其為問題了,另外衣櫃裏的衣服也快要穿盡,是不是要開始重複了?(握拳)
添食當然是聲勢好,去年港大做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五夜講場》其中三晚都曾在季度調查中登上首十位,顯示小眾知識型節目的向心力頗高,觀眾可能很有意識要爭取保留這種節目。去年審計署突然說港台節目收視率低、不足1%,2018年上半年只有不足6400人次觀看──我們都駭笑道,現在還用傳統收視率來計算,是太落後了吧,《鏗鏘集》、《頭條新聞》這種老牌節目不說,單以《五夜講場》每集YouTube點擊率看,都不止這個數啦。審計署發這種話,不怕砸自己招牌的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