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飛奔大漠中,在敦煌莫高窟看了許多横跨千多年歷史的璧畫。當年沒有IG與facebook,洞窟成了古人寫blog的平台,記錄生活點滴。
「敦」表示大、「煌」是勝利的意思,敦煌便是盛大輝煌之意。在摘星閣看星星、鳴沙山看日出、月牙泉看水影,敦煌能讓人看到世上最美風景,同時也展示了世上最醜的風景。
駝鈴悠悠,站在鳴沙山腳的幼沙中,看到長長的駝隊行走在茫茫的沙漠裏,那條駝駱隊伍長如絲帶沒有盡頭,定睛看每隻瘦弱的駱駝上面都有乘客,他們都在興奮的自拍,個個當自己是張騫,騎着駱駝開闢絲綢之路,征服沙漠。
那時已經快到晚上九點,但天空仍然光亮,牠們應該已經行了十多個小時,那是牠們夏天的日常,由早上五點半工作到晚上十點半。中國十‧一假期、黃金周更誇張,敦煌湧進逾11萬名遊客乘駱駝,內地媒體形容,「當地不塞車、塞的是駱駝」。聽敦煌人說,近年因為人潮太多,不時會有駱駝過勞而死。
駱駝低着頭踽踽前行,與興奮兮兮的旅客們成了反比,我定睛注視每一只走過的駱駝,沒有一隻像阿拉伯駱駝般雄赳赳;駝峰因為被旅客的背包壓着都變了型,牠們的鼻子兩側有圓圓的瓶蓋,駱駝主人會將木棍穿過駱駝鼻子的軟骨,將韁繩綁在瓶蓋上以拴住駱駝,當牠們不乖時拉住韁繩,駱駝就會因為感到痛而就範。
我還觀察到,駱駝站並沒設有高台讓遊客上騎。換言之,駱駝每次接客都要先彎身、前腳跪下,接著後腳跪下坐着,上客後再翹屁股、震顫了腿撐起自己。一天做十回八回「跪低起身」,不骨質疏鬆都難。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據說有一千頭駱駝,每頭駱駝從清晨到天黑都不停歇地載客,一天至少載送七個客人走十多趟,還未能滿足旺季每天近八千遊客的需求。駱駝壽命大概有30年,牠們很多時在景區無休止工作20年,最殘酷的命運是老來會被放到草原養肥,但不是退休而是為奉上餐桌作準備,駝峰、駝掌都是當地名菜。
駱駝一生,就是如此,死了才息勞,結束役畜殘生。
看到遊客為打卡「曬駱駝」而付每次100元人民幣的騎乘費,我嗤之以鼻;但更看不過眼是有一隊僧人也來幫襯,他們不是抱大慈大悲的胸懷對待大自然嗎?就不怕下世輪迴做駱駝?
那刻,我腦裡湧起一念,眾籌讓眼前的千頭駱駝放一天假(當然更想把駱駝客統統踢落地)。
離開大漠,我見有販子把一隻身體烙了「天」字的駱駝帶到馬路上走,進了一間高級酒店,牠是準備被宰嗎?恍惚間,聽到了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回蕩,但更似哀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