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為設計基地的 ro bags,還有土炮時裝品牌 Heaven Please+(上圖)。
談到香港風格和創意設計,請獨立設計 編輯 / 作家 / 研究員徐巧詩(Ire Tsui) 受訪最適合不過。巧詩曾在《明周》負責生活空間版長達八年之久,後來做過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展覽館館長,對本土和世界藝術和設計非常熟悉。巧詩說,她覺得香港有很多紅 A 以外的好設計,因為做得很好,就像隱形一樣隱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未必如大家想像中表面化的。
最近,巧詩和香港電台電視部合作紀錄片《設計日常》,擔任資料搜集,從設計師、製造者,用家多角度介紹香港美好設計。「你聽過 555 線衫嗎?《花樣年華》的六十年代,每個香港人都著的那種高質底衫,七十年代起開始當成面衫著(例如李小龍)。」「功夫衫」、 文化恤、白背心等統稱為港產線衫,曾經是四、五十年代男士必備的高級內衣。
IRE TSUI 設計編輯/作家/研究員
巧詩說,555 線衫看似平凡,卻經過多個微細工序。生產線衫近 60 年的負責 人吳先生帶他們參觀香港的工場,整整 14 個微細工序,解釋了 555 的質材剪裁為什麼比快時尚品牌產品好。「着重夾位和領位剪裁才會穿得舒服,棉花要用長纖維密度高的才會體感清爽、輕柔、吸汗、易乾,更不刺激皮膚。」線衫廠全盛期可以日銷超過一百打,擁有逾三百個本地代理商,海外門市遍佈澳門、廣洲和新加坡,是南洋華僑最愛。
但是,巧詩慨嘆好的香港產品不一定能夠保存下去。七十年代之後,後生仔不再著打底衫,人人改穿 T 恤,加上中國製造廉價底衫競爭、廠家北移,555 線衫廠規模只餘下數百呎空間,月產數千打的台灣市場。「如今衣服的選擇多了很多,150 蚊一件線衫,今天的人不會買那麼貴的。今天的社會不 care 那些細節,的確非常可惜。」
「另一個優良的香港服裝設計例子,是校服。」巧詩說她中學時穿的是金綸校服,香港最大的校服店之一。除了用料優質外,金綸的設計方式非常有趣。「金綸創辦人能夠為超過 300 間本地學校設計校服,他會與學校緊密合作,透過提供不同的校服樣式範本,如上衣、絲帶等,讓學校自行選擇,就像執藥般用不同元素組合出無數款式。」巧詩指,金綸老闆希望盡量設計實惠、實用、方便女學生上落巴士的校服。當天氣冷時,只要穿上毛衫就可以,能做到真正貼近用家需要。
筆者問巧詩,她心目中有沒有一些更接近一般人想像中「時尚」一點的香港產品。「Initial 以外,我喜歡 Heaven Please+。兩位香港設計師以很 artistic 的角度地做衣服,functional 得來有少許誇張元素,但可以穿來上班,然後下班去玩和應酬的。穿上了就有少許招搖感,但又不會太誇張。我一穿上就覺得很精神,Heaven Please+ 的對象絕對是香港現代女性。」
「還有一個皮具品牌,叫ro bags,香港 based 的品牌,設計師也是香港人。我認識不少做電影製作、藝術創作 的朋友都使用 ro bags 的手袋。它的設計很細心,在金屬手柄上加了皮革,不會一手拎上去凍親手!我也想像不到自己使用它的袋時,會有那麼多不同的 interaction。」巧詩覺得現代人總是把穿戴看作是一件很潮、自我表現的事情,但其實香港有不少時尚設計者,對日常衣飾的細節有所堅持,希望更多人能夠懂得欣賞、支持這份港式的日常設計美學,不要等消失了才來惋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