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的盛行,除大大影響了你我的生活習慣,它同時衍生出大大小小周邊的生態,例如Key Opinion Leader,簡稱KOL。
什麼是KOL?
什麼是 KOL?其實很難定義。從字面解釋,就是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KOL固然活躍於社交網絡,尤其是 Instagram,他們多人 follow,post 多人like也多人 comment。在這個人人搶 like 的年代,數字決定命運,是好是醜是文是武是真是假也許都不太重要,KOL 之所以是 KOL,一句到尾,就是要夠吸眼球。因為吸到眼球,夠叫座力,隨時得到某某品牌垂青,付錢邀請網上推銷,名氣不用細水長流,這年代剎那的光輝更勝永恆。
是這樣嗎?是眼球比思想更加深刻?是數字比內容更具重量?網絡世界無邊無際,一個網養億樣人,人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你眼中的 KOL 也不一定是他眼中的 KOL。網絡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容納多元,是不是 KOL 也最重要有發言權,為什麼要反對網絡 23 條(對不起,說遠了少少),你懂的。
recommended readings
NO7
標奇立異或者能搶到一陣子眼球,要在一個地盤站穩陣腳,哪怕是在虛擬世界,也不得不靠真材實料。一頭紫髮的 Cecilia Ngai,以no7一名行走網絡,她是香港數一數二的網絡紅人,地盤跨越時裝、攝影、插畫多個界別,若以為廿多萬的Instagram followers 確定了她的KOL地位,她告訴你,才不是。
Instagram:@no7 | Facebook:No7 Cecilia Ngan
#天生KOL
Q:何時開接觸社交網絡?然後慢慢發展成一位 blogger ?
讀書時有寫 blog,記低一些生活的瑣事。真真正正活躍於社交網絡平台,是三年前開始玩 Instagram,開始時都是拍些 selfie,與朋友分享,到後來買了新相機,便多放了旅行和styling 的照片。直至兩年前一次日本旅行,我拍了很多 street snap,可能日本多人喜歡,照片得到很多like,也被放上了 Instagram 的 popular page,自那次起我便多了人留意,followers 數字也開始增加。
Q:你會放什麼上Instagram?怎樣準備一個post?
即使在香港,我平日都喜歡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到不同的餐廳試試。出門旅行,就更加不用說。事前我必定先做 research,然後為自己 styling。所以,網上的 post,都是我的生活紀錄,全部由自己出發。Instagram 與雜誌不同,很難估計有什麼 target audience,我不會刻意準備某一類型的 post,總之我的生活有什麼,Instagram 便出現什麼。
Q:社交平台有沒有為你帶來一些實際工作?
有,譬如替電影做 styling、為時裝及鐘表品牌的 online media 拍照,去年也試過替某啤酒品牌畫插畫等。社交平台有趣的地方,是你永遠不知道有什麼人在看,有時候有些人看了,又會帶來一些新的合作火花。
recommended readings
Q:你認為 blogger 有什麼生存之道?
以前品牌常找明星合作,大眾只見到他們鏡頭前的一面,那是經過精心 styling 和包裝的結果。但 blogger 不同,每天在網絡平台出現,是真人一個,followers 每天見到你的真實面,你做什麼你穿什麼,沒法子假。所以,blogger 很需要有自己的風格和技能,同時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明星可以用錢去宣傳去捧,但 blogger 則要靠內容。如果一個自稱音樂人的 YouTuber 不經常推出新歌,轉眼間便會被人忘記。
Q:Bloggers 數目多不勝數,你如何給自己定位,讓大家看到你/留意你?
我都是做自己,做好自己。有人欣賞,我會開心。我相信物極必反,你太刻意經營,很易惹人討厭。
Q:你喜歡跟 followers 交流嗎?
有。除了看留言,我也會連結其他 bloggers,不定期舉辦一個名為「周末衣櫥」的活動。各人把家中多出的衣服拿出來,低價出售,不為賺錢,旨在與 followers 分享。三年來我們舉辦過十次,最熱鬧一次,有二萬多人來了,好像外國的 flea market。
Q:近年的社交網絡,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 marketing 平台,人人盯着有多少 followers、like 和 hit rate,你怎樣看這些數字?
某程度是一個指標,但又不能表現事實的全部。有些明星名人很具影響力,但他們不活躍於社交平台,那些數字自然不高。我本身不太在意這些數字。
Q:因為社交網絡,KOL 也成了一種流行的身份,甚至是職業。對你來說,KOL 是什麼?你覺得自己是 KOL 嗎?
所謂 Key Opinion Leader,其實存在於各個層面,即使你身邊的朋友,都有些具某種專長,譬如淘寶專家,他們經常在淘寶找到又平又靚的好東西,其他人就無這個本事,需要請教他們。網絡 KOL也不過是這些人,只是你本身未必認識他們。他們擁有某種才華或技能,能夠靠這些賺錢,是好事。要知道,在網上分享,是很花時間和心機的。我覺得自己是 KOL,即使讀書的時候,我常做些小手工,或者買衫,都有同學要學要跟。我試過在深水埗買毛毛布 styling 家課冊,同學見了喜歡,我又會教他們怎樣做。自小我已喜歡分享自己做的事情,有人欣賞,當然開心。
Q:你最喜歡用哪個社交網絡?為什麼?
基本上我只用 Instagram,喜歡它快,介面簡單漂亮。也正在學玩 Snapchat,不過有點複雜,還未上手。
Q:你會 follow什麼人?
外國的 style blogger 或者 traveller,他們會去一些很特別的地方,有時連一個 lunch box,都特別靚。
recommended readings
# 寫blog不是被請食飯
Q:何時開始寫網誌?然後慢慢發展成一位 blogger ?
大概 2003、04 年,我從香港回到澳洲,希望與朋友保持聯繫。當時剛流行 blog,便開始在網上寫些生活瑣事。那時我在墨爾本,那是一個很 proud of 自己的飲食文化的城市,報章上許多飲食文章,寫得十分出色。我本身對食沒甚興趣,反而是這些飲食文章,令我想多發掘這方面的東西。最初我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跟着那些食評去餐廳試食,漸漸發現這個飲食世界,原來那麼多姿多采,也真的有許多值得寫的題材。就此,我也開始在網上分享自己吃過什麼、學煮了什麼。漸漸有些不認識的人看我的網誌和留言,之後有一本新的華人雙語雜誌,找我寫飲食文章,就由那時開始,更認真地從事飲食有關的寫作。
Q:透過發表的東西,你希望傳達什麼訊息給讀者?
我在香港以英文書寫,讀者主要是外國遊客。我覺得香港的飲食,經常被外國媒體誤解,每當讀到那些片面的報道,我都會嬲。我懂得廣東話,在香港沒有語言障礙,因此抱着少少使命感,要把一些較少人講及的好東西寫出來,為他們抱不平。
Q:你會放什麼上 blog?
最早期的文章,有點模仿那些澳洲食評家的寫作風格,是純文字的,連照片都沒有。後來替雜誌寫文,因為篇幅有限,我便把那些未能表達的東西,在 blog 全打出來。這裏就像我的遊樂場,喜歡點玩就點玩。有時候我在網誌會比較偏激,甚至政治不正確,譬如今年香港米芝蓮出版後,我禁不住大肆批評。我沒什麼忌諱,覺得這是我的平台,如果大家喜歡,便看,不認同的,便不看,我沒有所謂。現在人人都可以開 blog,作為一個喜歡文字的人,我會把想表達的東西,在那裏盡吐出來。
Q:這幾年你在糖廠街發起了一個綠色市集,非常成功,那跟你的網絡平台工作有關嗎?
不算有直接關係,但的而且確,是因為開始了寫飲食網誌,我才對方面愈來愈有興趣,挖得愈來愈深。2011 年我跟朋友們去了丹麥的 Noma 試食,他們在那年「世界五十大餐廳」排行榜中排第一。我發現,這餐廳的食材,大部分源自本地,令我想到,香港有沒有同樣的可行性。回港後我做了很多資料搜集,認識了一班本地農夫,我於是想,如何能把他們帶入主流市場。在澳洲這是十分普遍的,找片空地放幾張枱櫈,便可成事。在香港,當然不是同一回事,但那刻念頭生了,便要排除萬難,做到為止。當時我和另一位拍檔,除了四出找地方,還構思了很多點子,目的希望大家多認識本地農作物,別忘記香港是有耕種。最終籌備了一年多,2012 年 9 月,農墟終於在糖廠街面世。
Q:你認為,Blogger有什麼生存之道?
我從來不以寫 blog 為生,為報紙雜誌寫稿,才是我的職業。但我的網誌,Instagram 和Twitter 全部都是關於食,不少報章無疑是看了我的網上文章,才找我約稿。沒經過正式調查,但我覺得,香港應該沒有一個飲食 blogger ,是純粹靠寫 blog 生活。
Q:Blogger數目多不勝數,你如何給自己定位,讓大家留意你?
不少 blogger 常與餐廳「交易」,餐廳請吃一頓飯,他們便為餐廳寫個post。我很少這樣做,亦會跟餐廳表明我的做法。畢竟大家寫網誌的出發點不同,他們希望在飲食界闖出名堂,希望得到十萬個 followers,但這不是我的目標。當初我是自己掏荷包試食然後寫文的,我不介意沒有人請食飯。我會說我是一個實話實說的 blogger,我是為自己為讀者而寫,不是為品牌服務。慶幸多年來各家餐廳都很好人,與我保持良好關係。可能因為我的定位夠明確,才可生存至今。
Q:因為社交網絡,KOL也成了一種流行的身份,甚至是職業。對你來說,KOL是什麼?你覺得自己是KOL嗎?
我不覺得自己是 KOL,因為我只有幾千 followers,我也沒有花功夫去增加這個數字。今天大家接收信息的方法已經改變,以前是看雜誌看電視,現在資訊來自四方八面,許多不是一個傳媒機構,而是一個人。如果要認真做一個 KOL,需要很清楚計劃每一個post,出post也要配合 followers 的出沒時間,這些全部有數可計,十分複雜。我沒錯有 opinion,但我不是 leader。
Q:喜歡用哪個社交網絡平台?
Blog 可以寫很多字,但也需要時間,所以不能經常 update。Instagram 好玩,很即時,但那裏沒有人看字,讀者完全是另一群人。我會當它是一個照片記錄,讓我自己記住吃過什麼。Facebook 和 Twitter,我會在那裏 share link,或者加一兩句文字,卻不會好詳細。現時我的 Twitter 最多人 follow,但 Instagram 的 followers 增加速度比較快。
recommended readings
NG MUN MUN
脫離常規的記者工作,吳蚊蚊斷斷續續過了六年的旅行生活。一邊行,一邊寫,網絡世界的文字,竟逐步把她帶回了一個個摸得到的傳統媒體。離羣的羊當然不願再被趕入羊欄,與其當一個時興KOL,她寧願被稱為freelance記者。
Facebook:Into the Wild 流浪記
Blog:http://munmun-hohoho.blogspot.hk/
#有商業也要有自己
Q:什麼時候開始寫 blog?然後逐步成為一個 blogger?
2009 年辭職後,第一次一個人長途旅行,第一次嘛,總有很多東西抒發,於是開始了寫 blog,記錄那次四川雲南的旅程。11年展開了另一趟長旅途,去到印度時,朋友告訴我台灣有個旅行網誌比賽,獎品非常豐富,十分吸引。於是我天真地重新建立了一個 blog,把之前的舊文章放了上去,又一次過寫了十幾篇新文,提交參加比賽。但那網誌的 view 是零啊,哈哈,結果當然是輸。不過既然有了這個新平台,我便開始更認真地寫,一直寫到現在。
Q:你會放什麼上 blog?
我本身是記者,偏向寫些報道式的文章。轉捩點是一次在尼泊爾,有個日本朋友帶我探望了山上的孤兒院,那裏十分原始,小孩子連鞋也沒有,然而他們那很純樸的快樂,深深打動了我,令我意識到除了玩和食的題材,也可寫一些更貼近當地人的故事。我寫了兩篇關於孤兒院的文章,得到意想不到的回響。當初辭職,乃認為工作與自己做新聞的理念有點分歧,如今出了門,原來可透過自己的critical視野,讓人深入點去認識每個地方。當然我亦會好 hea去玩,不過同時亦自覺背負着這小小的責任。
Q:透過發表的東西,你希望傳達什麼信息給讀者?
初期的文字比較憤世,很想告訴大家,旅行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不只是很多人眼中的花錢和玩。旅途上會遇到各種啟發性的人和事,譬如剛剛的尼泊爾之旅,我便訪問了農夫、動物學家,還有一些弱勢社羣。我希望帶出該地方的一些事,希望大家讀完之後,會得到一點東西。
Q:網上的文字,有否為你帶來一些網絡以外的副產品?
寫了多篇文章後,12 年有位台灣出版社的編輯聯絡我,問我有無興趣出書。我集合了網上的文章及多篇新文,前年 10 月出版了《旅活》一書。因為網誌,才有書,有書之後,隨之又帶來了其他工作,譬如去不同學校演講,成了主場博客,之後又為港台主持旅行節目。那節目又令更多人認識我,他們之後又回到我的 blog 留言,另也有報章邀稿。今年開始,我接了一些商業的工作,以前我很介意,很怕品牌要求我寫些自己不想寫的東西。但慢慢覺得,人其實脫離不到商業,即使以物易物,都是一種商業行為。問題反而是,在一個商業行為裏面,我保留到多少自己?如果品牌 OK,願意付錢給我寫自己的東西,why not?更何況,我接的商品廣告,例如旅遊保險、信用卡甚至防曬,也確確實實在旅行時有用,廣告中說的,也是真誠的分享,很多人以為商業一定是假,其實未必。
Q:你認為,Blogger有什麼生存之道?
我不會靠寫 blog 為生,因為連旅行都未去,便收錢說好要寫什麼,會有很大壓力。我放棄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因為想有一些更自在的生活,我不想在網絡上回到那工作狀態。所以我開了一個網上雜貨店為生,裏面很多東西,都來自尼泊爾。
Q:因為社交網絡,KO L也成了一種流行的身份,甚至是職業。對你來說,KOL 是什麼?你覺得自己是 KOL 嗎?
今時今日,紙媒已經慢慢轉型至網媒,出現 KOL 和一些 management 公司替 KOL 接工作,實屬正常。可是,這生態在香港還未成熟,許多 PR 覺得請 blogger 食飯,或者請他去個 trip,便可免費為他們寫文。這是傳統紙媒的慣常做法,但紙媒記者有公司出糧,blogger是在另一個生態下的物種,不應以同一方法對待。相對台灣的 freelance writer,他們每篇文章都是有價的。談錢不是市儈,因為在商業社會裏面,錢同時代表了專業。現在許多人不收錢也願意做這類工作,結果網上便出現許多不太專業的內容。KOL 是一個很弔詭的身份,他們雖在網上知名,卻又未必入屋,往往是通過紙媒或者電視的介紹,才真正被人認識。雖然我有不錯的工作,我不覺得自己是個 KOL,因為我的 like 和 followers 數字,其實不多。話說回來,我不太願意稱自己為 KOL,我較希望大家記得我是個 freelance 記者。
Q:喜歡用哪個社交網絡平台?
我最喜歡用 blog,因為它可承載很多文字,很完整的內容。Instagram 很方便,卻沒法把post 組合,對我來說太過鬆散。Instagram 也很即食,即食不是不好,但一個城市應該有些較有深度的事物,事事只是水過鴨背,未免膚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