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購物狂的筆者,母親大人經常說「家裡的東西夠生多兩三個女」。房中的物品越積越多,即使每星期做一次「斷捨離">斷捨離」,好像也沒有太大改變。仔細回想,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買了不需要的物品的衝動,尤其現今網購實在太方便,有時當包裹寄到家裡,竟然不記得買過些什麼。要解決購物慾,定必先要將「擁有物品」這個概念改一改。
社會推崇斷捨離、極簡主義(minimalism),將物欲減至最少的生活形態。但在這個物質主義的社會裏,要一切從簡真的不知道如何入手。先有近藤麻理惠 (KonMari) 的整理大法,KonMari 表示,只要物品「Sparks Joy」令你怦然心動的,把它留下;其餘的一概丟棄。雖然一直以這個方法執拾東西,但亦有「擁有物品」這個歪念,直至朋友介紹我看這本書:佐々木典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
作者佐々木典士過去亦是無法丟東西的人,家裡囤積了一大堆雜物,他稱為「垃圾屋」。到現在,他只有 6 套衣褲穿 1 年;浴室裡有1罐洗潔精和 1 條毛巾;廚房有1人份碗盤、咖啡壺;只要有iPhone、Mac 就能與世界連結。
作者表示,除了一些顯而易見的改變,例如家裡變整潔了、打掃起來更省事,更深層的收獲,是重新思考自己該如何生活,重新定義每個人都渴望的「幸福」。
人的價值不在於自己擁有的物品數量。物質只能給我們稍縱即逝的幸福,不必要多餘的會奪走我們的能量、時間,帶走所有一切。極簡主義者是第一個察覺到這一點的人。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recommended readings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暫時跟無止盡的物欲保持距離,作者開始思考「幸福的形式」。減少後身邊的物品後,才能看得見的對自己「重要」的東西。
他希望讀者明白一個道理:身邊物品少,人生愈幸福。因為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減少物品後,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諦。
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極簡主義的生活,想像一下 6 套衣褲穿 1 年,筆者真的做不到了。但要多思考甚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以及「讓自己感到最愉快也最常用」,不需要的轉贈或捐出,物品亦自然減少。在書中也有強調一點,他的極簡主義不是那種丟丟丟丟到什麼都沒有最好的人,而是一種認清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該留下什麼的狀態,以功能性來選擇物品,確保每一件都是自己所需才留在家裡而非雜物。
看畢這本書後,筆者嘗試過一大次的「斷捨離」,但發覺,最難捨棄的就是「過去」,一些書信、畫作、手工藝品、甚至前男友的禮物,通通都不捨得丟棄。但作家佐々木典士的一段字,令我立刻改變想法。
當人執著於過去,就無法接納新事物。那些物品對過去的自己來說確實很重要,但若不徹底告別過去,就無法正視最重要的「現在」。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作者
也許化繁為簡,除了需要方法,更需要的,是改變的勇氣和決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