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回家,很多時候要適應時差,日夜顛倒,該睡的時候睡不着,該醒的時候醒不過來,那些不在狀態的時刻人有點恍惚,尤其是沒友伴在旁的時候,短則三五天,長則個多星期。這種感覺一般只在長途飛行之後才有,相差一兩小時的國家去完一兩個星期回來都不會有時差適應問題,可是近年卻發現,有其他的適應問題,譬如飲食。
我從來不是豪華式旅客,一是沒那種消費能力,二是相信盡可能跟當地人生活貼近,才認識到那城市的特質和文化,所以出遊都不會參考旅遊書或什麼美食攻略,只存少量資料搜集和朋友推介傍身。抵達住處一放下行李便往人家的小街小巷鑽,找街坊光顧的小店,合眼緣的便入內碰運氣,用身體語言點菜。早些時去東京,在以蕎麥麵見稱的千代田區神田站周邊投宿,大清早還未到入住鐘點,寄存好箱子便找早餐吃去。
經過萬世橋,停步遙看了一回横貫鬧市中的其中一條河川:神田川和河邊被活化了的一排古老紅磚電車月台。這些他城的日常景緻,在香港是不可能存在的。穿過橋礅往內街走一會,在一個街角站着一爿老舖,大概由昭和年代已經在的蕎麥麵立食店,掀起布門簾走進去立刻讓我想起我們舊時的車仔麵檔,看顧前後的只兩位老師傅,一位只負責炸天婦羅,約有十種,食客一進來便自動報上要麵還是烏冬,配哪些炸物。另外那位伯伯負責點單和下麵上菜,只會說日語;我等饞嘴外人摸到上門手眼並用也能交易就是。但見只有上班族男性光顧,端着碗站在邊上雪雪雪吃飽肚子趕車去,我是店內唯一一個將碗放在窄窄的櫃沿上吃的女性,只因一隻臂膀受傷了不聽使喚,不然還是會入鄉隨俗的⋯⋯
這趟遊日的第一餐,想不到竟教我念念難忘,以至跟自己説回港後第一頓「一定要食魚蛋粉!」,因向不嗜「車仔麵」故不挑它。可更萬萬沒料到,我家附近的一家較為好吃的粉麵店已關門大吉了,老街上桃花人面皆全非,可哀啊~接下來三番四次受打擊,吃什麼都吃不到它應該的味道,真的是「雞沒雞味,魚沒魚味」,通通空有外形,無神也無味。對此我是大為震驚的,有些店,我睽違頂多 一個月,怎竟衰敗若此?用大地魚熬一個湯底再煮粥大概是日常程序,潮州飯店每天營運的基本功吧?沒可能一家頗有名的店,方魚肉碎艇仔粥內竟嘗不到一點粥底的那種鮮甜味,遑論肉味和魚味,教人大失所望。吃得不是味兒我便想起那碗蕎麥麵的高湯,和炸物浸在湯水中與麵同吃的複雜味道層次,而那都不過是幾百日圓的街頭食品。
平民食物做得好,肯用心用技術誠實地做,那工作再辛苦,生活再有壓力,升斗市民仍能用便宜的價錢換取一點慰藉,對「民以食為天」的民族,很是重要。在日本旅行,我差不多每天必訪的是他們的便利店,只為去發掘價亷物美的食物,從飲品、零嘴、即食正餐、甜點至酒餚,目不暇給。且各店號均有其鎭店名物,作為遊客每天試一點也吃得眉飛色舞,恨不能多長一個胃。可以想像,辛勤工作了一整天的人,在回家路上拐進任何一方便利店,挑些認真製作而味道不賴的裹腹之物,享用之際總會感到片刻救贖的吧。
如果香港的便利店快餐店茶餐廳連鎖咖啡店也能正視一下打工一族的腸胃,將己所欲施之於人,讓非劣食拯救人們的壞心情壞日子,實在是功德無量。不過我亦堅信人只能自救,會一直鼓勵各位,自己美食自己煮,精進廚藝之餘,訓練好自己的舌頭、味蕾和品味,拒絕光顧劣食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