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 1998 年,由日本「裹原宿之父」藤原浩負責監制,並與吉田吉藏Yoshida&Co.的Porter合作生産的HEAD PORTER早前在Instagram上發表聲明,宣佈品牌將在 2019 春夏系列後正式結業。令不少人慨嘆裹原宿文化已經隨著時代的洗禮已漸漸逝去,但有沒有想過裹原宿文化的熱潮減退最大原因是裏原宿品牌近年只靠「食老本」維生?
首先,要為大家弄清一項事實,有部份人以為Porter即將會結業。然而,Head Porter只是Yoshida&Co.旗下一個在1998年推出的品牌,因此暫停營運的只是藤原浩與Porter合作生産的Head Porter,而Yoshida&Co.旗下其他品牌包括傳統的Porter Tokyo以及與beams合作推出的B Jirushi Yoshida是不會受任何影響。
好,開始入正題了,究竟裹原宿潮流的「死因」是甚麼呢?
回到2000年代的日本裹原宿,當時的裹原宿潮流百花齊放,有多個位於裹原宿的街牌彈起,當中包括Visvim, Bape, Undercover, Neighbourhood 以及這篇文章的主角Head Porter。2000年代裹原宿潮流整個亞洲以及世界的年輕人都有具大影響力,皆因當時不同裹原宿街牌有著不同的獨特文化和設計特色。
而重返2018年的今天,你會發現裹原宿潮流的威力已逐漸減退,最大的原因如本文的標題一樣—因為「食老本」導致的。最能代表裹原宿潮流的Bape自主理人Nigo離去後,一直重複又重複地推出過往歡迎的設計,其他裹原宿的品牌亦如是,Neighborhood及Wtaps被人批評新不如舊,本文主角Head Porter的設計更是十年如一日。
可能你會說裹原宿品牌一直在堅守自己品牌的DNA,因此不會與世界潮流接軌造出太多變化。筆者認為真正成功能堅守自己品牌DNA而又能夠在市場銷售上取得成功的是Visvim。在2000年代由裹原宿潮流品牌到今天完全表現出植根於品牌的日式印第安民族風,因為Visvim主理人中村世紀深明一道理—十年前追逐潮流的年輕人今天已經漸趨成熟長大了,他們亦是品牌最大支持者,與其推出街頭化的設計來吸納新世代的年輕人,那倒不如繼續推出更成熟的設計來留守這群客戶。一來,一班忠實的支持者可以保持品牌的銷量,二來,成熟化的設計可以保持品牌形象(至少你在街上看見穿Visvim的人不會是像穿Bape和Mastermind Japan般的老潮童)。從Visvim身上可以看到,品牌隨著時間過去,從客戶定位、設計以及形象方面都要有所調整。
至於Head Porter的死因就更加明顯,設計十年如一日這點不多說了,當年受藤原浩與其他品牌聯乘而吹捧出來的Head Porter定位對象是年輕人,但近年世界潮流一體化,設計卻毫無變化。試問在現今這個social media引致全球市埸一體化的世界裏,一直「食老本」而亳無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又如何在年輕人主宰的潮流界站穩住腳呢?
另一方面,Head Porter的定位又很尷尬,年輕人寧願去買Gucci和Balenciaga等顯像度高的名牌袋,當年用Head Porter的年輕人現在品味也成熟了,偏向成熟風格的Visvim、Hender Scheme又或者是歐美名牌Bottega Veneta和Thom Browne等,甚至連喜歡Porter的也會選擇比較簡約的Porter Tokyo;由此可見,Head Porter暫停營運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Head Porter暫停營運也就等於裹原宿文化敵不過時間的洗禮而劃上句號嗎?筆者對這點保持中立,因為未來的事件很難預計。在世界潮流市場一體化的市場裏,要有多個日本還要是裹原宿品牌再次跑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你也不可以否認裹原宿的品牌,至少你可以看見當年的裹原宿品牌Undercover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完美駕馭high and street、今時今日還有外國人在穿宮下貴裕手下的Number (N)ine、還有,近年的Raf Simons及其主理品牌CALVIN KLEIN某些元素與北村信彦的Hysteric Glamour是有幾分相似的,因此可以証明,當年的裹原宿文化時至今天還有影響力的。
A$AP Rocky in Number (N)ine A/W05 "The High Streets" Hybrid Jacket
ANDY Warhol by HYSTERIC GLAMOUR
然而,Head Porter在宣佈暫停營運的同時,文中提及將會有一個全新的品牌將於同年九月推出,希望這是Porter一個針對世界市場和自身設計作出調整而推出的新品牌,筆者期望看見日本裹原宿街頭文化再次復蘇的那一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