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不是H&M最難過的一年,還有明年和後年。
時尚行業不會衰老,但時尚品牌會。說起Fast Fashion,行業被唱衰的這幾年,巨頭們都不好過。Zara早已擁抱大數據,Uniqlo也以科技公司自居,1947年於瑞典誕生的H&M也算得上是Fast Fashion的元老,但今天還在轉型泥沼中掙扎,不知何去何從。
H&M 市場增長便開始持續下滑,2017年銷售跌幅4%,股價下跌8%,2008年來歷史最低。不止如此,焚燒庫存、童裝種族歧視事件引起了黑人群眾抵制、侵權街頭藝術家令全球各地藝術家進行boycott行動,種皇負面消息更是讓H&M陷入輿論的泥沼,無疑雪上加霜。
從往日輝煌到今日黃昏,H&M是故步自封還是在變革的腳步中?
童裝種族歧視事件
被指侵權街頭藝術家KAWS
策略失利一:過於短視自信,忽視電商潛力。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服裝市場之一。自2007年H&M進入中國後一路發展這個新興市場的潛力。據今年財報顯示,H&M在中國已開設522家門店,門店僅次於美國,但銷售業績卻排名第五,可見中國市場的潛力並未被充分發掘。
回溯2014年,中國完成了36%的超高速增長,但同時也成了H&M在中國最後的輝煌,發現原來有兩股潮流正處於交替點,一個是「實體門店」擴張陷入疲軟,一個是「電商」正全面普及。
關鍵的時間,H&M卻做出了兩個選擇:一,繼續高速擴張中國門店,二,拒絕進駐淘寶天貓。
慘,當初這個選擇為H&M在中國的發展瓶頸埋下了隱患。
相對之下,Zara暫緩了開店速度,選擇入駐天貓,而Uniqlo和Gap更早在09年和11年就與淘寶展開合作。相反H&M高估自身品牌的影響力,也誤解了中國電商玩法,沒有淘寶這個強大支撐,H&M在中國的電商之路很難有所突破。
隨後,中國經濟放緩,實體店發展艱難,高漲租金卻成沉重負擔。終於,H&M在2016將原先「每年10-15% 的門店擴張」目標改為以「每年10-15% 的銷售額增長」目標。可見H&M對中國市場的錯判,也錯失了最佳轉型時機。
Zara選擇入駐天貓,線上開拓中國市場。
策略失利二:轉營遲緩,遲遲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錨點。
Digitalization是任何產業也要發展的重點大家也懂吧,但H&M又似乎再慢人一步了。
一直以來,H&M在Fast Fashion界都處境尷尬,論時尚度和更新速度不及Zara,論質量和舒適度不如優衣庫,唯有依靠低價才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但這建立在「血汗工廠」上的成本控制飽受道德質疑,存在大量女工遭受非人待遇的問題。
H&M曾被指工廠女工被體罰、性騷擾、拖欠工資。
又再以Zara和Uniqlo比比。
尤其在電商時代來臨後,H&M難再比拼性價比,這時侯,Digitalization起到重要作用。
這正是Zara的相比之下的優勝之處,他擁有在時尚界上的靈活的反應,最終讓它在風雲變幻的17年裡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而Uniqlo方面,它也在Digitalization路上越走越遠,創始人柳井正的推動下,Uniqlo通過對庫存、物流的精細的調整,與天貓打通,讓消費者下單後到店面都能現場取走衣服,與H&M相反,它名副其實持續在線上線下擴張底氣。
潮流已經變了,H&M或許忘了,Fast Fashion早已不再是時尚的風向,帶著各自審美的年輕人變得更加picky,而H&M似乎還未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錨點。
不破不立,但對於巨頭而言,改革永遠是比革命容易得多的事情。藝術可以小眾,但大眾消費注定是要走到人群,這不是屬於設計師的時代,而是屬於數據和服務的時代,唯有認真研究分析他們的喜好才能成功。
不知H&M能否翻身起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