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多事之春,本人和一些相熟或不太熟的朋友,相繼身心遇到磨難。不説別人,年過半百的自己又一次失足,撞傷了齶骨和鼻骨,雖沒皮外傷未至於破相,但遵醫生囑靜待裂縫癒合,時間長短因人而異萬勿急躁云云……只有聽話,外加無奈。沒嚴重損傷已屬萬幸,即時教訓是請別再高估自己,以後外出絕不會雙手都挽着東西,必須騰出一隻手以防萬一又再失足時可及時抓住點扶持。
公立醫院不留人,沒性命之虞便請君出院,留醫兩晚已算寛容,於是眼青面腫的回到要爬五層樓梯才抵達的單身狗窩,然而靜養卻不可能,因不知左鄰還是右里裝修工程如火如荼,整日電鑽魔音不饒人,這算不算火上加油?當然未算,還有一重:撞擊力令牙齒也震痺了,連日痠軟以致不能咬嚼固體食物,只能吃流質或爛軟之物,這對一個嗜啃骨頭、吃爽脆有嚼口食物之人,實在是一個挑戰和考驗,加上半邊臉腫痛,着實令我沮喪沉鬰了好幾天。
人的思想和意志真是奇妙的東西,它是你全身最不受拘束的,茶飯不思三天後我開始想像如果以後都要「吃軟飯」,我的菜單會是什麼?我會獨食自煮些什麼?一道道菜列出來後,我放心了也開心了,原來我愛吃的食材中,有很多都可做成綿軟易吃又美味的菜式,其中就包括番茄、馬鈴薯和魚。
聽說現在很多小孩對魚的樣子和種類不甚了了,有些只道是手指長度大小,因他們吃的魚是魚手指。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會吃魚不愛吃魚因為不常吃到烹調得法的鮮魚,或沒人教他們如何挑魚刺,如何用舌頭分開魚刺和魚肉,品嘗一整條魚由頭至尾每一個部分的口感和鮮美。從小,每尾魚我們都會吃的乾乾淨淨只剩骸骨,若是魚頭也有肉可吃的魚,我和妹妹必定可獲分得魚眼各一顆,魚面頰各一邊,然後向下再吃魚腩、魚背、魚尾,直到今天我們也是這樣吃蒸魚。也愛吃一整塊沒有幼小魚刺的魚,所謂「啖啖肉」更好下飯。買一塊好魚,無論用薑葱蒸、用茄汁煮、醬油煎封或加海鹽烤,都老幼咸宜,光是寫着也生津……
大概每年的這個時候吧,有一種時間觀念很糊塗,「盲中中」的鮭魚,會提早從大海回游到牠們出生的河流,這些烏龍魚數目無定量,捕獲到牠們的日本漁師,給這些wrong timing 的魚們取了個名字:「時不知鮭」,讓吃牠的人也吃得格外蕩氣迴腸。我這種不合時宜的人與時不知鮭魚信是有緣,不是慢半拍便是快三拍,錯過、走失是常態。去年春天吃過一片烤時不知,脂香甘美,皮脆肉嫩,至今不能忘懷。
世界變得比想像中快,現在所有從前分季節性的時鮮一年四季都鮮,都吃得到,能吃到野生捕獲搞錯時間的魚這種不時之食,也是一種機遇,那次跟我一起嘗這塊魚的好友,適逢也面臨人生一個大關口,不能見面的時候,我們各自加油,到過了此關時相約飯聚,好好喝一杯,好好吃一尾魚,是一早講好的約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