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學的人,情感反應往往比他人快,或者慢,或者是我們的訓練讓我們習慣特立獨行,與大多數及集體保持距離。六月十六日,二百萬人在街上,大概每三到四個香港人之中,就有一個走出來,還有許多沒法走出來的人,用各種方法表示支持,像在地鐵有車長開咪叫香港人加油,路邊許多小店免費送白花,去吃飯有人會替你埋單表示支持。我想,六一六是代表了大部分香港人的願望。
而我在走完遊行後,看着夏愨道重新佈滿散坐及躺臥的人羣,與朋友在樹影下抽煙聊天,後來竟然發現沒拍到任何一張像樣的照片。並讓我那激情的臉書,休息了一天,沒有即時分享宣布勝利的動態。
我想,這次巨大的成就,是超乎我們每一個個體的想像。因為想用更好的方式去描述它,我的語言功能暫時停止運作了。平日高叫「香港人好嘢」,到真係好嘢時,突然就靜下來。
我很少用團結這個字,通常是呼籲不要分裂。我很記得在佔領旺角的某一個清晨,我到登打士街的一間快餐店吃早餐,店中年長的人全在抱怨佔領。我一個字都沒講,默默吞嚥食物,心裏想,這就是我生活的社會,必須與這些人同住一塊土地上。後來我們見到了社會的撕裂,以及同道人的撕裂。我們有創傷的日子。這次六月,我首先就去和一些人修好了,理由只是:將來還是要路上見的。
今次很多參加示威的人,都以「家」來指稱香港。這對我又是陌生的,它太常出現在政府宣傳和電視劇裏,平時我很抗拒。況且,家對我而言,就是可以自由放任的地方,香港的自由現在已被削減好多了。但這麼多人,包括一個經歷危險的青年示威者,都說「你屋企有事,你都唔會走」,而顯出決志。最老土的話,如果用最堅執的方式去實踐,那就是無與倫比的真實。為了保衞自己的家,香港人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盡做。
以前遊行中,有一句口號是「香港人加油」。今次六一六,民眾很自發地叫出來的,是「香港,加油」。中間少了一個「人」字,可能是出於口號的方便;但我卻聯想到,「香港人」本是抽象的,身份政治的符號語言,曾讓我們進入利益爭奪的漩渦;「香港」,卻是具體的腳下這塊土地,誰在香港,便一同加油──一個比較開放的維度,可以走出身份政治的困局。願香港,永遠是一塊開放而有可能性的土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