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的夏天讓人不得安歇,坐地鐵時見到周圍的人精神愈見萎靡。也是,零晨4時的記者會、午夜來臨前的白色恐怖。不看睡不著,看了更加睡不著。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才見曙光,沒人說得準。然而照顧好自己,為持久戰作好準備,則是每個人都可以work on的事。疏導激盪情緒之餘,創造有利入眠的睡房環境,也是sleep hygiene的重要一環。
Sleep hygiene指我們調節好行為與睡房環境,使自己更易入睡,又或者睡得更好。行為上的調節都是一些老生常談;戒咖啡因飲品、晚餐忌吃高脂肪食物又或者不要在睡前浸浴等。卻較少人留意到睡房環境原來也對睡眠質素有決定性影響。
Bedroom Golden Rule 1:溫度低於攝氏23度
助人入眠的房間溫度比環保團體建議的低得多!人體只有身處攝氏19至23度之間,才有利各個循環系統接收到「慢下來」的訊號,繼而徐徐進入休息狀況。那怎麼辦才好? 如果目前睡不好,就先將睡房溫度大幅調低至23度以下。身體很聰明,大概只須重複營造這個有利睡眠的環境廿多天至一個月左右,就能自行建立關於入眠的行為記憶,屆時就可以逐步將睡房溫度調到更環保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貼身寢具也影響你的體感溫度,排濕透氣的物料如天絲混麻比矜貴真絲更適合香港。而床褥用上10年以後,其自然損耗也可能不利入眠。
Bedroom Golden Rule 2:謝絕電視、雹腦和手機
要將睡房變得sleep-friendly,最好忍痛不要安裝電視。我明白很多香港人都習慣睡前窩在床上看電視看新聞,看到不知不覺入睡為止。然而所有腦神經研究都證實發出藍光的電視、電腦與手機其實就是干擾助眠荷爾蒙發泌的元兇。而即使你能在藍光干擾下成功入睡,睡眠質素也會比睡前遠離藍光的人差,日間的精神狀況也略遜。
將電視、電腦和手機留在客廳吧,少了藍光與wifi輻射不必要的干擾。日子有功,你會感到睡醒之後精神更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Looking for a beautiful night lamp? What better than one that humidifies the air.🍃
Bedroom Golden Rule 3:有聲勝無聲
原來徹底安靜無聲並不是最理想的入眠環境,重複而細不可察的聲音反而更有助身體進入休眠狀態。窗外的蟬嗚、香薰加濕器的機械操作聲、助眠音樂裡的海浪聲甚至是另一半的呼吸聲,都能讓神經鬆弛下來。但要緊記,這些聲音必須規律地重複,而且細聲得只是僅僅聽到。只有同時符合這兩項條件才能鬆弛神經,所以居室附近的烏鴉徹夜大叫就沒有此效了。
Bedroom Golden Rule 4:營造絕對漆黑
絕對漆黑的環境同樣能確保助眠荷爾蒙分泌,讓人更快睡著,也睡得更熟。有需要的話,可以借助遮光窗簾與眼罩來營造絕對漆黑。睡房燈光也要盡量柔和不刺眼,射燈雖然有型富現代感,但過強光線集中在同一個小點上,實在太「醒神」。樓底不高的睡房也要避開吊燈,因為人體跟光源太接近也阻礙入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