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湊的時裝周過後,巴黎突然間由繁忙的節奏回復平靜,以及原本的城市面貌。作為時裝編輯,少不了趁空餘時間趕著逛只剩十分鐘營業時間的小店,有朋友說當你開始發現自己買來買去的「無謂嘢」開始重複,就知道要「停」了。這次時裝周感受很深,即使米蘭巴黎景色如何美麗,眼見家園的政局動盪也實在叫人「無心戀戰」,又或者自己開始想探索其他類型的追求和喜好,時裝傳媒人不買衫褲鞋襪,那就去逛逛書店吧。
即使只剩下十分鐘,我每次到巴黎都要逛一下這間 OFR Bookshop,對行內人來說雖然不是新鮮事,這次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搜尋到的好物。這間書店最主要以售買雜誌為主,特別是時裝雜誌,由大眾的《Vogue》到小眾到你未見過真身的《double》都有得賣,近期重新發行的《The Face》也安好的置在書架上。只是朝聖都已經樂得很,最特別之處是,這店還會發售二手書籍和絕版的舊版雜誌,像從前的《Interview》和上次跟大家分享過的獨立雜誌《MacGuffin》,這裡都有得賣,雖然價格mark高了少許,也不至於Amazon般的瘋狂炒價。不少藝術家和時裝品牌的Big Book都是大家不可錯過的珍藏。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黎堅惠曾經分享過她的書架,《黎堅惠 打開書櫃》一片段在Youtube上還有迹可尋,她曾質疑友人的書櫃只有這麼小又如何放得下自己的珍藏,誰不知卻啟發了她其實書架中有很多書都不是正經的在看,反而變成一種show off,自此她對自己的書藏更懂得選擇去留條件。現在大家想想自己書架中又有幾多本是真的在看?最近每次在外地逛書店都想買一些特別的書,最好是在香港沒辦法買的選擇,一些奇形怪狀,或者是細細本的書仔,也不一定關時裝事,成為了我的最愛,今次發掘到兩本書最想跟大家分享。
recommended readings
這本名為《Women in Trees》的作品記錄了各種女性依偎或攀爬在樹上的影像,整套影像湊合起來的效果相當impactful。而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德國的攝影編輯 Jochen Raiss,首張照片是他在跳蚤市場中發現的,後來無意中又發現類似的照片,因而葫生收集相關概念的想法,最後索性自己去尋找在樹林中的這些女生,集合成書。
另一本叫我感到嘆為觀止的不是什麼時裝雜誌,是由另一位編輯創作的《Revue Profane》,而我買了回家的是特別發行版本,每期都會講述一位收藏家的故事,卻不是數白欖般show off自己收藏了什麼寶物,像這本特別發行版本是有關 Eric Monin的故事,他用多個收藏下來,印有建築物的膠袋,講述每個建築物的故事,表達手法可是妙想天開,在人人提倡環保時找回瀕臨絕種的膠袋,還要是細緻的印有不同種類的建築物的膠袋,這份心思已經教我佩服,眼看視覺像講述有關膠袋的故事,萬萬想不到原來作者想講是膠袋上面那些建築物,如歷史旅遊書的故事,如此「cult」的表達手法,在2D平面表達手法上達到創新的做法,相當有啟發性。想到這,買到這本書的滿足感可能超越賣斷整個歐洲的39號 LOEWE Ballerina Sneaker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