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衣飾是每季的必備單品,除了其軟綿綿又舒適的質感受人喜愛,衣料選擇及針織技巧亦非常多變,令衣飾在層次、輪廓、顏色及圖紋上都有很大的創作空間,成就了不少經典時裝設計。
本地時裝設計師黃曉圖(ARTO)同樣喜歡針織設計帶來的可能性,於2018年,她成立了個人品牌ARTO.,主打針織技術製造的時尚單品。同年,她亦成為了「DFA 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的得獎者,並先後到日本和英國兩家公司工作,在針織時裝和品牌建立上獲得不少啟發,為自己品牌的日後發展打好基礎。
時裝設計師黃曉圖(ARTO)
針織時裝之美
已踏足時裝設計界的 ARTO 認為,得獎不僅是一個肯定,更可為她帶來一個見識世界的珍貴機會。因為若有幸獲獎,便可到著名設計公司工作,對於剛建立自己品牌的她來說,絕對是個擴闊眼界的途徑。
在包羅萬有的設計世界中,ARTO 特別喜歡針織技術帶來的多樣化和獨特性。為了更具體地塑造一個屬於自己品牌的「質感」,她到了日本一家織機公司 SHIMA SEIKI 工作,深入了解機械針織的技術。到底機器和人手針織的衣服分別在哪?ARTO 解釋,人手針織始終較難做到機器的細緻度,即使是幼如髮絲的紗線,針織機器輕鬆地便能將其編成一塊布,不論是手感抑或圖案精緻度,跟人手做工大有不同。
ARTO 於日本織機公司 SHIMA SEIKI 工作四個月,了解到不同針織機器的運作。
在日本的4個多月,ARTO 把握機會嘗試了近年大行其道的無縫針織技術(WHOLE GARMENT),顧名思義,無縫針織能立體編織出全成型衣物,這項技術更可省掉平日因裁布而生的布碎,免卻了對物料的損耗。當時的經驗讓她反思,當很多人都覺得時裝造成大量浪費,時裝設計師又可以如何回應大眾對環保時裝的關注呢?因此,在 ARTO. 及後一季的時裝新品中,她皆用上了回收聚酯纖維作物料,減低因時裝而產生的浪費。
製作 WHOLEGARMENT 全成型衣服的無縫針織機。
ARTO 花了一個多星期,利用無縫針織機製作了一件短袖上衣。
ARTO 的品牌不但以針織單品為主,奪目且令人愉悅的色彩和圖案其實也是品牌的特色之一。在日本體驗過後,ARTO 亦到了位於倫敦的時裝設計公司 MIRA MIKATI 工作。該品牌以鮮豔和充滿活力的設計見稱,與 ARTO. 的理念不謀而合。不過更讓她讚嘆的是,這個僅得十幾位員工的品牌,不但能令其享譽國際,其生產線更罕有地有年輕人擔任紙樣師傅。這不禁讓她思考,到底如何可以加強自己的品牌形象,促進人和衣物的交流,甚至是在設計以外,更重視技術製作的地位。
在倫敦知名時裝設計公司 MIRA MIKATI 的工作經驗,令 ARTO 為自己品牌的發展打好了基礎。
人與衣的「互即互入」
ARTO 深信,人與衣服之間無時無刻都充滿交流及互動性,她舉例說,簡單如見工或出席重要場合,我們都會挑選不同衣服來襯托自己的身分,而不同顏色和設計的衣服,也會不知不覺間影響我們的心情。她笑言,我們毋須將時裝視作高高在上的東西,因其本質就是會滲透在我們生活當中,互相影響。
在 ARTO 的作品中,不難發現其色調奪目。顏色可謂她設計的重要元素:「人第一眼是看到顏色,然後才會看衣服的其他細節。」而色彩對於不同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感覺及演繹方法。同一件衣服可以衍生無限的互動的可能。因此她喜歡從顏色入手,並加上清晰鮮明的線條,讓衣服變得更立體。
在其最新的春夏系列《BREATHE IN, BREATHE OUT》中,ARTO 便用了藍、白、黃和綠等大自然色彩,設計出一系列充滿戶外景象和氛圍的作品,藉此呼應疫情期間,大家都想出外走走的心態,希望帶出繽紛、正面的信息以及大眾的共鳴。她認為,若其他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後衍生出不同的情感交流,已經代表這些作品能帶來一點影響,達到她本身的期望。
《BREATHE IN, BREATHE OUT》作品以大自然色調為主,也是 ARTO 首次用上鮮黃色的作品,希望予人在戶外的感覺。
為了突顯大自然的感覺,ARTO 也加入了抽象的大自然圖案在系列中,如花朵、白雲等。
《BREATHE IN, BREATHE OUT》的作品採用寬身設計,營造舒服的穿着感。
ARTO. 至今成立三年,其間的海外工作經驗也讓 ARTO 確立了發展自己品牌的方向。她希望,日後不但能在更多地區建立自己的分店,更能透過自己的品牌理念,鼓勵更多人認識針織衣服,甚至是衝破香港人對時裝的保守概念,能自在地穿着色彩鮮明的衣服,表達自我。
關於「DFA 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DFA 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旨在嘉許18至35歲具創意的香港設計師及設計畢業生,培育香港設計人才,得獎者有機會獲財政贊助高達五十萬港元,遠赴海外著名設計公司工作6至12個月,或到設計院校進修6至18個月。新一屆獎項現正接受報名。
截止報名日期:2021年6月28日
網上報名:ydta.dfaawards.com
(資料由客戶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