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源自英文音譯的 QUEER,本用來形容古怪又與眾不同的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等,以中文來講的話,大概就是「怪胎」、「變態」這樣的字眼,在舊有價值觀下拿來形容與異性戀不同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再好不過。然而由 1980 年代開始,許多同志在社會運動中得到了滿載的自信來對抗歧視的敵意,逐漸開始擁抱「酷兒」這個詞 ,用此來宣示自己的存在。
QUEEREER
QUEEREER
在當代香港的價值衝突之中,性別議題的位置近年來變得相當凸顯。除了同性婚姻合法的運動之外,還可以有怎樣的性別認同與性取向的可能性 LGBTQIA+ 的價值並不是單一的、異已的,酷兒的流動性比性別或性向更廣,酷兒是一種身份認同,是一個社群,是一種精神,在香港的語境下更不可能是用短短幾個字介紹的概念,但酷兒真的需要定義嗎?
JASON
JASON
Lezlie
Lezlie
Shishi
Shishi
Yanki
Yanki
Yanki
Yanki
Zelos
Zelos
由 OF STUDIO 呈獻;FEICIEN FENG 擔任攝影師的「QUEEREER」相展將於摩利臣山活道八號地下開放,是個探索酷兒可能性的企劃。OF STUDIO 藉電影菲林影像等不同介質將展覽編輯成為一系列的影像故事,不同篇章紀錄了由歌手、 工程、時裝設計師等一群香港人各種不同性別認同的個體。由各自的個人經歷出發,捕捉與建構起香港酷兒的生活日記。從多元的酷兒生活圈中,看見許多主流價值規範中的人物,是如何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出自我認同。用紀錄與重組的方式,是次展覽企圖在這些不停流動的畫面與人物之間,拼湊成為一個連續、跳躍又相互共融的場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