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樓》以一間烤鴨店的興衰,道盡人生的甜酸苦辣。(香港話劇團提供)
新年是一條死線,年關來到又會發現老店又少幾家。尤其是優質食肆,執一間少一間,連鎖食肆、「兩餸飯」成新經濟體系。看官若非「頹飯信徒」,一定對香港近年「無啖好食」感同身受。
德高望重的蔡瀾罵 OMAKASE 是 「當所有客人是笨蛋」的計謀,明言吃什麼他自己會叫,不必麻煩師傅,更突破盲腸式揭示「廚師發辦」這種經營策略只讓餐廳容易計算成本,並非日本菜的精髓,大快人心。
「疏肝」得直逼看完《五腥級盛宴》(THE MENU),電影藉一座黑色 FINE DINING 大巴大巴掌摑坊間的所謂食家、KOL、上流社會的假情虛偽,甚至連廚神都挖苦一番,把「反烏托邦」精神搬上食桌,把幽默與諷刺吃進肚裡。
經營食肆,最關鍵的材料是「用心」,不二法門。我多年前經營過私房菜,深明此道。
最近光顧一家「重返」中上環的中式酒樓,新開張當日我就幫襯以示支持,結果失望而回。首先是一進門就發現大部分枱面、餐具布滿黑色灰塵 (枱布和餐具都是白色所以非常顯眼),經理說因為新裝修,一開冷氣就「噴塵」(很明顯裝的是二手冷氣機)。我很明白這是環保兼慳錢的策略,我不議異,但為什麼在場所有待應甚至經理你本人都不理、不先清潔,只叫客人換位了事?這是服務嗎?我足足換了五張枱才安頓下來。然後是食物,我們點的魚腐豆苗,豆苗用高湯燙過自然是熱的,但魚腐裡面卻還是冰的;昔日名點心灌湯餃變成了湯浸餃。我舉手宣布投降,不能再盲撐老店了。
早陣子看過謝君豪擔大旗的舞台劇《天下第一樓》,透過一間百年烤鴨店「全聚德」的人事變遷、興衰榮辱講「商德」,以人為經,以食為緯、烤鴨店為表、大時代為裡的故事。看後更能感受盤中五味來自人生五味;經營食肆,確是五味雜陳,能經歷幾代而屹立的都是英雄了。
「書稱鼎烹,詩稱鹽梅」《四書》裡講過做菜,《易經》裡寫過調味,所以中國菜融合一國的美學理念甚至哲學思想,是文化精華之所在。民以食為天,以前的人,凡夫俗子對食都講究,一家烤鴨店的學徒要片出「103 片、片片帶皮的片皮鴨」,刀功才算合格;一個掌櫃盧孟實讀書不多,都知道:「咱們是江湖買賣,不幹欺生滅義的事,有本事,買賣上見。」這是做人的哲學。
我建議所有做食肆的、營商的,都應該去看看《天》,因為戲好看但更有思考性,它從中講出營商、做人的道理。編劇何冀平在北京胡同裡觀察了良久,才寫出《天》,她發現中國烹飪三字訣:一火、二調、三新。「掌、廚、櫃」是食肆的靈魂,但老店的名聲,全憑東西好,還是那句老話:「人叫人連聲不語,貨叫人點手自來。」而餸菜好,是要求、經驗、美學的總和。
看畢此劇我悟出兩個大道理。第一,老店管理人員有多魄力才幹,始終容易喪在二世祖文化手裏。第二,「內耗」比外在競爭還可怕,要管理好內部避免敗絮其中。今時今日食客都是精明消費者,身體最誠實,你的東西不好自然不幫襯、就唾棄你,哪有慣性收視?要吃你煮的頹飯?那倒不如買 25 蚊兩餸飯好過?!
飲食是一個海洋,「食」中有大學問,讓人痴迷,講不完、寫不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