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Viu Tv的清談節目:《晚吹 – 又要威 又要戴頭盔》邀請了數名KOL討論本地產業的情況,為觀眾帶來不少Soundbites。節目中,以座上客美容Youtuber——Ricky Kazef公開了與品牌合作的薪酬成為了其一焦點,講述在個人平台貼文,大約能帶來有4位數字的薪酬;而項目則約有6位數字,叫不少觀眾嘩然。
事實上,作為傳媒工作者,早已對此等現象不感驚訝。每位KOL/ Youtuber均有個人特色,獲品牌贊助、落稿或現金支持,其實是新傳媒的其一現象。筆者亦不時愛收看Youtuber的影片,從而獲得一些冷知識和睇法。當閣下開始留意她們的創作後,不難發現,哪些Youtuber的化妝技巧和創意,確實不比專業彩妝師遜色,只不過她們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化妝」而已。
但是,從表面來看,大部分的KOL好像不用持有特別的個人之處。一切只怪她們投射出來的畫面非常動人,表面上好像只是單純地接受品牌贊助,然後拍下照片,上載到平台,獲得追隨者讚好就能了事。或許如此,筆者身邊有不少朋友均開始模仿KOL,時常拍OOTD或作一些購物分享,希望能「食着條水」,成為第二批當紅的KOL。但事實又如何呢?
引用 北野武:自己不喜歡的職業,做起來會比較順遂 的其一段落,或何給各位準KOL作個參考。
賣夢想的生意不會消失
自由國度美國曾經有過一股淘金熱(Gold Rush),當時傳說某人在美國西部某處的河裡發現大量金沙,一夕致富,結果全美國的淘金客蜂擁而至,瞬間把貧瘠的荒野變成鬧區,可見熱潮有多強。當然最後不是所有人都成了大富翁,就算真的有黃金,這麼多人去分也分不了多少。其實當黃金傳說傳到自己鎮上的時候,就該知道為時已晚,因為傳出來的時候代表黃金都被淘光了。
我想淘金熱之中最賺錢的人,就是看準大批貪心鬼會來追求黃金夢,在當地打造城鎮的人,賣補給品和淘金的工具絕對比淘金更好賺,肯定還有人賣什麼「黃金地圖」。聰明人應該吐槽說:「你知道這裡有黃金,怎麼不去挖?」但總有大把的傻子會被騙,就像賣賽馬明牌可以賺錢一樣。賣夢想的生意永遠不會消失,因為是賣夢想,不是賣錢,就算賠了錢也不能抱怨。
其實,這個市場就如一杯溶液般,一定會有飽和的一天。KOL的客戶,說穿了只是各大的時裝與美容品牌;而他們的Budgets和人選,都定必是有上限的。事實上,第一批KOL的跑出,如本港第一代的影星,如一瞬流星、如聖誕老人的傳說般神秘;你看過香港有第二位張曼玉嗎?你看過香港有第二位王家衛嗎?我們沒有,我們都不需要。成功的故事,向來只是故事,它不會是一條方程式。更何況是KOL的現象?
或許第一代KOL的成功,只助長了一眾KOL agency、淘寶販賣Likes與Followers的商家、在Facebook和Instagram收費的Boosting功能,更甚,能夠是KOL的街拍攝影師等等;不過閣下不妨試想,當KOL多了,她們的「Key Opinion」或許不再「Key」了。只是一眾在旁獲利的商家,堅持在造出美夢的假像;因為,賣夢想真的太好賺了,你說對不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