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Y創辦人Lilian Tsang(左)和Matt Hui (右)
大眾對刺繡的認識,一是中國旗袍和裙褂,大龍大鳳,感覺成熟老套;另一種就是高級訂製時裝常用到的花卉刺繡,過於隆重,市民大眾感覺遙不可及。在香港,刺繡品牌並不普遍,由年輕人經營的更是罕見;由本地時裝設計師 Lilian Tsang 和 Matt Hui 成立的品牌 YLY Studio,就是主打刺繡,透過開辦刺繡課程和服裝系列,讓大眾了解並更懂得欣賞和珍惜傳統人手工藝;二人直言對現時的時裝周期生厭,但時裝背後的人手工藝卻是最可愛和他們最享受的地方。
這是Lilian到法國Lesage學習刺繡時的練習作品
喜歡時裝又討厭時裝
對於 YLY 的成立是很感到高興,兩位年輕人成立刺繡工作室,這算是較「偏門」的工作吧。
說說背景,Lilian 和 Matt 由出道任職時裝設計師至今大概有九年的時間,二人均是香港理工大學時裝設計系畢業生,是大學時期的同學,更一同在本地時裝品牌 Johanna Ho 工作過。 Matt Hui 主攻針織設計,畢業後在 Shanghai Tang 工作,負責女裝設計,當時大大小小的工作都要涉及,雖較多機會接觸中國傳統刺繡,但只是在 research Graphic 上,方便跟廠方溝通。兩年後,在 Lilian 介紹下就轉到 Johanna Ho工作,負責男裝設計;不久,他憑着創作女裝針織作品贏得香港設計中心頒發的 “Hong Kong Young Design Talent Award”, 獲得獎學金贊助前往英國倫敦考入 Royal College Of Art(RCA)修讀女裝針織碩士課程,談到出走英國點滴:「RCA只有碩士課程,是很多時裝學生夢寐以求入讀的學院,也是唯一一家不能海外面試的時裝學院,當時我要親自飛往英國面試,也鮮有香港人能成功入讀。畢業後我曾在 Pringle Of Scotland 實習,2014 年決定回港做自家品牌,同時也做過不少 freelance,如制服設計,亦曾擔任大學講師,分享其時裝設計經驗和技術。」
Lilian在巴黎Lesage刺繡工坊修讀刺繡課程的畢業作品。當時一天只是上三小時課,回家卻要做六小時的練習,是最感挑戰性的地方,也很講求自律性呢。
Lilian 與 Matt 是大學同學、舊同事, 也是現時YLY的戰友。她畢業後不久就到 Johanna Ho 設計工作室工作,一做便是七年多, 邊做邊學,由新手慢慢升上 Chief Designer 位置;一直鍾情手作工藝的她,決定一圓心願前往法國巴黎 Ecole Lesage Paris 修讀高級訂製時裝刺繡課程,為期一年,隨後更在 Elisabeth Gasbarre Roulleau 高級訂製時裝工作室實習,希望日後能把這門人手刺繡工藝帶回香港宣傳。
某次在二人學有所成回港後的相聚,就萌起共同經營品牌的念頭,Lilian 更形容是:「兩個厭世的年輕人傾偈。」
Matt 補充:「大家喜歡時裝的同時又很討厭時裝;我們很討厭時裝的 trend 和 cycle,但卻喜歡它背後的手工藝和傳統價值。」
這部「老爺」織機是Matt在英國讀書時購入的,雖然笨重,卻能造到多個針織款式,現在很少人再用這部款機了。
創作為先
「Lilian 是永遠不會轉工那種人!哈哈。」 Matt 笑說。在 Johanna Ho 工作七年多,跳出 稱心又穩定的工作,專注學習刺繡,甚至經營 刺繡品牌,真是不容易。
「那時的確充滿着開心回憶,她真的投放很多資源和時間在 development 上,自由度極高,我們可以用一至兩星期做兩個 mock up,要懂得從零開始做一件衫,畫pattern、織冷衫、車衫…… 現在很少品牌會用這個模式工作。」Lilian分享。說着說着,Matt亦分享自己曾在香港理工大學教書,說:「因為教書,所以更接觸和了解到年輕一代設計師的喜好和設計模式,我發現他們對 workmanship 的認識很少,着重 trend 和 style,不再跟以前一樣重視創意。那時我們喜歡的設計師是 Alexander McQueen 和 John Galliano,是如此瘋狂和重視創意;現在他們則喜歡『有型』的品牌,即是Balenciaga、Vetements、Gucci 這些……」
Matt用這部老爺機為我們做針織示範,鉤好毛冷,如燙衫般左右拉燙,聲音尤其吸引。
也許你我都想不到,一幅刺繡作品竟包含了七種刺繡方法。
除了傳統的布料,Lilian也嘗試在塑膠質地面料上做刺繡,發掘不同的可能性
刺繡的基本工具是鈎或針,物料就是線、珠和珠片,配以不同刺繡方法將它們組合。小小工具箱,卻發展出無限的創作可能。
說到 Lilian 前往巴黎修讀刺繡的一年,她說:「就是上午學法文,下午學刺繡。課程為期一年共一百五十學時,老師是 Lesage 工房的師傅,教授刺繡技巧讓我們要完成指定作品。雖然每星期堂數不多,但卻要日日夜夜的不停『織織復織織』,三小時的課堂,回家卻要展開六小時的練習,這才是最吃力的地方。刺繡的基本工具是鈎或針,物料就是線、珠和珠片,配以不同刺繡方法將它們組合。讓我感到奇怪的是,老師從不給作品評分,美與不美都是很主觀吧,另外就是同學們都很尊重刺繡藝術,一位上年紀的老伯伯是著『三件頭』西裝上課。在法國,刺繡是一門專業,會稱他們是『刺繡工匠』;反觀在香港,我們會用『穿珠姐姐』稱呼吧!上課大家都會分享作品成果,大家會開放地討論技巧和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計算用了多少工時或值多少錢去衡量作品高低。」
「一幅作品如用上十多小時製作,香港人會說『咁咪好貴?』法國人則會說 “it makes sense!” 這是大家對待藝術的態度。」她補充。
YLY成立後首個時裝系列Project A,兩人說會考慮挑選某些款式投產作零售。
刺繡帶來反思
「YLY是一個少數由 workshop 發展到製作 collection 的品牌,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刺繡和針織工藝。」Matt說。
透過舉辦課程吸引不同人士前來學習,體驗刺繡工藝,推出自家品牌系列的好處是可讓大家看到刺繡技巧的發展空間,能做出什麼樣的作品;衣服外,其實也可製成襟針和掛 飾等不同配飾。品牌成立初期,就曾製作mini collection參與在The Hive Studios舉辦的時裝騷”Runway”,系列包括六套作品,命名為 “Project A”,名字由來是不想服裝再有季度之分,不受時間所規限,因此作品會以 Project A至Z命名,像字典般以刺繡方法分類,今次便用上 Chain Stitch(鏈形縫法)技巧製作。用了兩個月時間製作,二人均想把擅長的 knitwear和刺繡技巧展現,卻明白中庸之道不能過火,因此只採用Chain Stitch方法,並將它放大十倍呈現,線步穿梭於衣服之間,美麗之餘,更是時尚、和諧,「先不說創意和商業 間的平衡,這次的mini collection就經歷該如何把我們所擅長的技巧平衡地展現,平常一幅 刺繡作品就有七種不同技巧,如果一次過放入系列中就太過誇張,為做而做,拋書包 show 技巧了。」
Mini Collection名為”Project A”,不想服裝再有季度之分,不受時間所規限,因此作品會以 Project A至Z命名,像字典般以刺繡方法分類,刺繡作品千變萬化,卻明白中庸之道不能過火,因此只採用Chain Stitch 方法,並將它放大十倍呈現,線步穿梭於衣服之間,美麗之餘,更是時尚、和諧。
在 YLY,Lilian 主力做刺繡和設計課程內容,Matt 則負責針織和品牌系列。慕名而來報名的有時裝設計學生,亦有從事時裝相關職業,甚至做晚裝設計;課堂主要在星期六和日,名額只有六個,小班教學,這才能好好照顧每位學生,現在主力做刺繡,二人都說心態也慢慢的改變,「雖然說法式刺繡在香港比較罕見,或者不懂珍惜工藝,但我看到普遍香港人比以往更注重生活質感,講求『慢活』,這也是一個好開始啊!做刺繡其實也改變了我對生活和時裝的看法,做刺繡和針織需要全情投入,很專注的工作,不能太快和心急,投入的是時間,這份認真也是對傳統工藝價值的尊重和肯定,令我更抗拒 fast fashion。」Matt 說。
刺繡不一定歐洲式那種高貴,也有文青系列,同樣出自Lilian手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