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潮流文化的聖經,涵蓋音樂、街頭文化和政治等全方位的內容,捧紅眾多風格各異的攝影師、造型師和模特兒。這本雜誌曾攝下 Kate Moss16 歲的純真笑容,讓Kurt Cobain穿裙子登上封面,誰又能忘掉 Alexander McQueen 於1998年以一張吸血鬼的臉所登的封面故事?作為英國青年文化的縮影,《The Face》見證了英國次文化從興盛到衰敗的一小節歷史。儘管它不算是最早記錄英國次文化的載體,但也是屬於最具代表性的一員。
《The Face》當年以16至25歲的年青人為目標讀者群,將音樂、電影、街頭文化藝術、時裝和設計都放在一起,打破了傳統雜誌既有的設定,斗膽破舊立新,成為傳媒界的革命者。回首當年,同期有英國版《VOGUE》前任藝術總監 Terry Jones 在同年創辦的《i-D》,算得上是與《The Face》同時期的競爭對手,其緊隨《The Face》於1980 年 8 月正式出版,同樣囊括了攝影、設計、時裝及風格的評論與報導,試圖遠離主流時尚雜誌的墨守成規,轉向打造有關街頭文化的內容。《The Face》屬於小眾刊物,一直以獨特的手法,探討時下崛起的次文化和新鮮事,以特殊的設計、排版和繪圖等挑戰紙本的界限。
網絡和科技發展的進步確實分散了人們對雜誌的關注和熱情,但這卻不是《The Face》最終走向衰落而停刊的真正原因。事實上,創刊人 Nick Logan 在 1990 年離任職位,更於 1999 年將雜誌賣給英國著名出版集團 EMAP。同一時間《The Face》開始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以及大眾對美學的看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和挑戰——1991 年創刊的《Dazed & Confused》以豐富的音樂電影資訊見稱;創立於1992 年的法國獨立雜誌《Purple》收錄格調酒吧和咖啡館的資訊,是優質生活品味的代名詞;於2000 年,與《The Face》同屬於EMAP的《Pop》創刊,Jason Donovan 兼任兩本雜誌的總編,並將注意力逐漸轉向後者。
停刊15年後,《The Face》於近年被英國電子舞曲音樂雜誌《Mixmag》收購,日前更將社交平台上宣布以數碼化全新面貌於4月1日正式回歸,率先以兩段宣傳影片宣布重新登陸;首發影片將雜誌「招牌」置於外太空和地球表面,第二段則以衛星定位為主題,像在搜索和定位印有 “THE FACE” 字樣的衛星裝置,模擬化的短片感覺復古之中顯創新,影片相信是與一間巴黎屢獲殊榮的專研品牌戰略、創意內容的創作機構 Convoy 合作創作而成。這次《The Face》打著數碼化的旗號重新發行,這個堪稱為英國流行文化指標翹楚的媒體究竟能否在這個時代突圍而出?讓我們一起期待下周網站啟動的歷史一刻。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