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夏娃是否用葉子遮羞無從蹊考,現代內褲普及的歷史距今不超過一百年,而現代內褲剛誕生前,西方人還覺得女人穿內褲有辱斯文;中國古人衣衫厚重,但下面卻空無一物;日本人更會用內褲作白旗。究竟中國西方日本的內褲的歷史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一起研究!
中國
1. 犢鼻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曰:「犢鼻褌,今三尺布作,形如犢鼻。」
因為褲形狀就像牛鼻。當時,做下人穿的便是「犢鼻褌」,「服犢鼻」的身份是囚於石室的俘虜,做劈材養馬的體力活。穿犢鼻褌是窮人、奴隸形象。
而日語中,意思是相撲最下級力士的俗稱,或社會上級別最低者。總之!均含有下等之人的意思。
2. 袴(絝)
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脛衣,也就是套褲。《說文》指出:「絝,脛衣也。」脛衣沒有褲襠,沒有褲腰,只有兩個單獨的褲管,綁在小腿上,用帶子系在腰間。
嗯,要形容,就好像吊帶絲襪連底褲這樣吧。但又也不算底褲,因為仍然是真空的,好抽像吧。總之,脛衣主要是為大腿防寒。畢竟裙子再長,也抵擋不住冬天直灌進來的西北風!
3. 合襠褲
南北朝後,民族之間來往十分頻繁,遊牧民族由於要經常騎馬,有襠的褲子變得便利。
唐朝後,女子騎馬更常見,穿褲子被看做是一種時髦的行為。
合襠褲
合襠褲
日本
日語中的說法是
褌 (ふんどしfu n do shi)
日本的兜襠布博大精深!由於纏法不同、形制不同、材料不同竟然能有十幾種之多!
左邊是衣字旁(衤)右邊是個軍字(軍)。似乎帶有軍服的含義。而其中最有名的一種叫越中褌,它被認為是中國犢鼻褌簡化而來。
日本人穿著這個在二戰時另外一個作用,當他們要投降的時候,就可以把這個解下來,當白旗使用。同時在徵兵體檢時,每個體檢合格的成年男性都會發一件。所以,在當時的日本獲得一件越中褌是成年男性的象徵。
4. 六尺褌
所謂六尺褌的「尺」,指長度大約相等於30厘米。六尺褌較為精美,將布扭到身後成條狀,通常在節慶時用。
六尺褌
六尺褌
5. 越中褌
簡化版的褌,武士褲。如果想做一個突擊隊員的話,這款褌就適合你。如何上廁所?只需要將布掀起就可以!
60年代,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一樣開始穿西式的內褲。
越中褌
越中褌
西方
回顧整個中世紀的歐洲,他們都沒有內衣的概念,「裏衣」只為了保暖。
公元1717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訪問巴黎,騎馬走過萬眾歡呼的街道,一位婦女不小心,他面前跌了一跤,春光乍洩,女子尷尬極了。沙皇其後在回憶錄中玩味地寫下:「天堂之門在我面前訇然打開。」
巴黎女子這一跌,明證了十八世紀,全世界最時髦的城市巴黎,有不穿內褲的女性。西方社會學學者威勒在《內衣史》中有提及:「直到18世紀晚期,(女性)內衣只有一些罩衣、緊身內衣,以及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襯裙。」這裡沒有提及內褲。
如果要簡單講解西方的內褲史,就是「愈縮愈短」~
6. Braies
Braies 指的是口袋似的寬鬆襯褲,長度到膝蓋,亞麻製成,腰部有束緊的繩子。而到了中世紀,男性開始流行穿襠袋,不穿外褲,直接把長筒襪套在 Braies 外面。
據說英王亨利八世帶起了在內褲塞東西,加厚褲襠以凸顯雄風的潮流,哈哈,此後數十年中愈演愈烈,上演了一場滑稽可笑的「鼓鼓囊囊大褲襠」運動。
到了18世紀的都鐸時代,襠袋逐漸被淘汰,襯褲變短,前面也開了門襟,方便男性在尿尿時不用脫褲子。
19世紀時,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成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再而發展成護身三角繃帶。
7. 三角內褲
1935年美國設計師Arthur Kneibler參考泳褲樣式,製作出首批三角內褲,第一條三角內褲便在市場上出現並風靡世界,該美國內衣公司Jockey更於3個月裏賣出了3萬條。
自此,三角內褲風靡於全世界。
而隨着時間流逝,內褲款式、材質都越來越多,不少內褲設計還走上國際的時裝舞台擔當主角。其實runway 上的潮流也是個循環呢! 你看看,MarcoMarco 的 fashion show,有些設計也像以前的袴吧?
MarcoMarc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