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系有四權分立,一般的第四權就是媒體,作為「獨立監察者」報導真相、挖掘圬病就是天職。而時尚界亦然,時尚界這圈子是個美麗又複雜的社會縮影,時裝設計、品牌宣傳等等一連串的系統比想像中紛亂。
最近就有個新的現象,「時尚界第四權」在網絡上興起,外國傳媒稱之為Watch Dog Culture。從設計抄襲、文化、到歧視議題,Instagram和facebook也愈來愈多監察官的誕生,它們的崛起,又熟好熟壞?
@DietPrada:Lindsey Schuyler & Tony Liu
@DietPrada 由一對好友:Tony Liu和Lindsey Schuyler組成,是廣為人知最尖銳的時尚警察。他們不僅是「抄襲文化」的揭發者,更是伸張平權,以媒體力量反歧視的平台,例如早前的Dolce&Gabbana辱華事件及設計師 Gosha Rubchinskiy 戀童指控有著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就在三年內,已揭發了500個抄襲事件,其影響力更被美國《時代周刊》(Time)評入「2018 年度影響力最大的25 位網紅」之一。
Instagram WatchDog 帳號如今比傳統媒體及權威人物的影響力可能更大?
一位國外的時裝設計學生就表示,他從16歲開始讀時尚雜誌,然而雜誌上反反覆覆的內容使人厭倦,而Diet Prada卻是以更純粹和年輕的看法看時裝,精簡有力。這場由Tony Liu和Lindsey Schuyler主導的「時尚界全民監督運動」愈來愈興盛:有美妝特警代表 @esteelaundry,還有Retails界的代表@retailslambook 當中有評論家PierreA.M’Pelé大膽展示她和知名設計師的對話(包括James Scully和Marc Jacobs)。
這帳號就旨在揭示大型服裝品牌的不法行為,帖文和Diet Prada有同具尖銳毒舌和鋒利眼光。
他們與傳統媒體有別,更新不定時,只取決於時下的新聞,並包含很多內幕截圖或私人對話。
如今媒體所製造的壓力,可以輕易毀掉一個品牌。
「大量的社交媒體壓力和批評可能會損害一個品牌 ,這是幾年前我們不必擔心的事情。」這句話出自Carfrae Consulting的創始人兼Calvin Klein和Ralph Lauren前公關部主管Malcom Carfrae所說。
在fashion界「watch dog」Diet Prada揭示Dolce&Gabbana的辱華對話後,Stefano Gabbana即使再三道歉,但D&G至今仍被中國列在黑名單。
而beauty界「watch dog」 Estée Laundry亦揭露 Sunday Riley 要求旗下員工在 Sephora 撰寫虛假正評,以至其品牌要公開發表聲明。
Dolce&Gabbana 為辱華風波致歉
獨立媒體的確有其優勢,他們的出發比起傳統媒體更為單純,不必「討好」讀者,亦無需因利益或廣告而盲煲品牌,他們旨在發揮critic的精神,而消費者亦能從中獲得更高的透明度和真實性的消息和新聞。
這又再更深一層的意味著什麼?這些正是時下文化愛看的內容,這類「監督文化」的興起或多或少是來自政治及文化意識分裂的副產品。歸根究底,人們愛這些聲音:以最根源、最黑暗、最私密的偵探視覺去捍衛他們的品牌和信仰。
筆者無法斷定這種文化熟好與壞,這些刺耳的新聲音雖似欺凌,然而在第三者角度看,或許只是事實與批評。當時尚界的「第四權」地位愈來愈重,他們的自我審查亦會愈來愈嚴謹。可能你覺得這個風氣過份刻薄又挑剔,然而倘若時裝從業員能打著良心、實力、謙卑而具前瞻的視野和本領修行,我相信大家也能做到「夜半敲門也不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