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底顏色選擇是美容界最熱門的話題,thanks to Rihanna 的 Fenty Beauty 效應,各個美容品牌終於醒覺,亦開始擴大粉底的顏色選擇。從以往只有五六款,到現在大部分新粉底都含有 30 色以上的選擇。雖然在香港市場上,品牌一貫只引入約10款顏色,但對於多種族的歐美市場,這個轉變固之然是好消息。
Fenty Beauty 兩年前一口氣推出 30 款色調的粉底,這無疑是掀起一場粉底革命,各個品牌終於醒覺以往缺乏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問題。雖然在亞洲市場上這個問題不算太大,但對於歐美多種族的市場來說,品牌一直忽視較深膚色的需要,而 Fenty Beauty 正正針對這個歪風對症下藥。這一兩年內品牌慢慢地轉變,消費者亦不再支持欠缺包容性的品牌。就在上年,Tarte Cosmetics 推出了一款只含有 12 色調的粉底,即引起公眾唾駡,並紛紛表示要抵制 Tarte。雖然品牌其後致歉並表示會再推出更深色的粉底,但網民卻質疑為何「深色調」會是一個事後想法,難道「淺色調」的就有優先權嗎?而這次的事件亦令 Tarte 失去不少支持者,就算今年品牌推出了另一款含有 50 色調的粉底,網上仍有不少負面聲音。
Fenty Beauty
Fenty Beauty
話雖如此,但不同的品牌終於 step up their game 隨著用戶需求而變化,但隨著這個進步亦衍生另一個問題:品牌如何確保消費者找到合適的粉底色調?要確定自己是「fair」「medium」「tan」「deep」很容易,但最令人煩惱的是冷暖色調。品牌可能提供 6 款 「fair」的選擇,但冷色調的 fair 和暖色調的 fair 相差很遠,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會變「灰」或者變「黃」。這個問題其實相當有影響力,如果消費者選擇錯誤,很容易對品牌失去信心而失去這個客戶,最終業務下降。
尤其在這個什麼也網購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喜愛網上購買化妝品,而挑選粉底的時候只能依靠官方的試色圖或者一些網站選色搜尋器,但仍然不夠到店舖向銷售人員查詢來得準確。官方色圖往往都有電腦調色過,試色的手臂色調亦與消費者的膚色不同,亦有人質疑這些「手臂」只是造假,粉底會氧化變色等等 ……多項因素底下,要購買最準確的粉底色調難上加難,就算現在的科技多發達,好像也彌補不到這些缺點。
雖然品牌試圖想讓消費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色調,但無論是網上或者實體店都是一個困難,尤其網購的時候很多細微的差別都難以發現。資生堂的全球發展總裁 Jill Scalamandre 表示,BareMinerals 母公司Shiseido 於 2017年收購了定制混合的服務 MatchCo,BareMinerals 亦成為第一個使用此技術的品牌。品牌沒有好像 Morphe 般推出50-60 款色調的粉底,而是堅持限制在 35 款色調之內,並且提供 「Made-2-Fit」兩款配方 - 一款為高遮瑕度,一款為自然效果的配方供消費者選擇。Jill Scalamandre 解釋在 BareMinerals 的演算法裏,含有 65,000 種色調,定必找到最準確的顏色,相信亦無人能夠爭辯這種技術的準確性。但除此之外,消費者在購買其他品牌的粉底時,看來只能靠現有的網上粉底配對搜尋器,或者親臨專櫃試清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