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品牌重塑業務時,轉 logo 可說是自然不過的其中一步,畢竟標誌是最能明確地表示品牌的性格,代表着品牌的所有,所以,要重新設計標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時裝品牌的 logo 通常以設計師的名字和起源地作靈感,這些都是一些不會改變的事實,所以,歷史上很少人會將品牌的 logo 不斷更新。
直至近年品牌創意總監換位如音樂椅遊戲,因而帶動轉 logo 的「潮流」,近期的有座擁美國三大品牌的 Coach Inc,包括 Coach, Kate Spade New York 和 Stuart Weitzman,三個月前將公司的名字兼 logo 改頭換面,名為 “Tapestry Inc.”。遠的有近日宣布離任 Diane von Furstenberg 的Jonathan Saunders,Raf Simons 上任後的 Calvin Klein,以及由 Demna Gvasalia 作創意總監的 Balenciaga。
如果轉 logo 是如此費心思,為何設計師們要作出相關的舉動?其實,此舉是一個大眾的指標,讓消費者知道品牌的動向,提醒他們品牌有所變動。所以,當新的創意總監上任各大品牌,轉 logo 是最簡單直接與大眾作出溝通的方法,同時,也期望這可刺激銷售額和媒體的興趣。
Calvin Klein Fall 2016 Campaign
Calvin Klein spring 2017 campaign
有轉變通常是一件好事,但太過浮誇的改變卻會造成反效果,所以不少品牌只會作低調的調整,絕非要改頭換面「大變身」。以 Calvin Klein 作例子,轉 logo 後感覺變得更現代化,外觀上的轉變卻是低調的,如果我們沒有留意這個品牌,分分鐘留意不到這個小舉動; 這樣的話,不會影響品牌本來的消費者忠誠度,又能吸納一群新的顧客,雖然減弱了部份消費者的驚喜,卻最能達到品牌的最終目標,這是最重要的。
Calvin Klein logo: Before & after
Diane von Furstenberg logo: Before & after
Balenciaga logo: Before & After
原來時裝界以外的品牌,為了迎合商業市場和大眾化的消費者,在設計 logo 時卻希望用上越多的顏色就越好,恨不得要將全部顏色都放進去;這聽落是有趣的一件事,但卻讓大家忘哪種顏色代表哪個品牌了。
如果讓你為時裝品牌配色,你會用上七彩顏色嗎?還是會用上 Pantone color of the year: Ultra Viole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