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內的前方預留了位置,與一間小小的咖啡店Elixir 共享空間,濃郁的咖啡香、時裝與經常變化的pop up store, 在希雲街的寧靜小巷中,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獨特味道。
最初認識阿苗,是因為他將小店以日租形式租給一些設計師作展示用,原以為他只是包租公,但他真正身份原來是Still House店主,另外還與Curtis Li Studio推出包含四個牛仔單品、與月島屋合辦季度活動,將中港台日四地的設計師及手作人聚合起來,交流、見 識、分享、共融……都是他的理念。阿苗外表素淨,一身黑白,棉衣布鞋,架着圓圓的金屬鏡架,屬於那種愛好時裝但作風低調的類型, 他心思細密,在我訪問前先了解我的問題並作好準備。
他對co-living有一番深入的體會:「除了是資源上的分享,更重要是孕育夢想的方 式。」未搬進銅鑼灣之前,他在尖沙咀利時開店多年,搬進銅鑼灣希雲街後小店取名Still House Haven,混雜在車房、barbar shop、 日本古著店與茶檔之間,店前門外一張長木椅,是他與夥伴或客人聊天的好地方,小店本來只賣服裝,有自家品牌,也有精心引入的品牌,租金雖然不少,但畢竟也一步步走了過來,漸漸他看到香港經營小店的空間愈來愈 小,獨力難撐,加上身邊不少設計師朋友找他合作:「香港租貴,不是隨便能開間舖,在我心目中的Still House,是一個孕育夢想的平 台,當年輕人都礙於創業成本,或承擔不起風險壓力而放棄追尋夢想的時候,我很希望借用這個平台分擔大家的壓力,讓大家的資源得以分享、善用。我不少朋友都有自家品牌,很多時只是接單、寄賣,我反正有家店,何不就以短租形式租給其他設計師做展覽或pop-up, 既可以讓更多年輕設計師找機會接觸客人,也可以帶動我小店的人流,互利互惠。」
Still House店主阿苗(左)認為 co-living不但是資源上的分享,更是孕育夢想的方式,故此他找來咖啡店Elixir東主Rity(中)合力經營時裝咖啡店,也跟設計師 Curtis Li(右)推出聯乘系列。
店內除了自家品牌,也從中港台日引入不同設計師牌子。
Still House與Curtis Li Studio推出包含四個牛仔單品
他與月島屋的主理人John Calvin共同舉 辦靜月間限定店,意思是靜淨及月島屋的合 併,既可將日本工藝及手作帶到香港,將外地 文化引入,同時提供機會讓香港的手作及設計在外地展示,文化交流。
聽起來,這種小店經營模式是否跟坊間 一些日租、讓人搞活動的gallery相同呢?「坊間的gallery的燈光設計、設施是用來舉辦大大小小、各式各類的活動,可以是畫展、工藝展,甚至跳舞或工作坊,但我這兒是專讓人辦服裝及產品品牌展示的,這兒的燈光和 設施都非常適合,配套亦齊備,細節如付款 用的信用卡機都會提供, 跟一般gallery很不同,而且我這兒有咖啡角落,方便招呼來賓。」阿苗說。
發掘生活的可能性
不止是理念,他對空間也很有想法,亦懂得善用空間,小店的天花很高,他有個小閣樓,與其多花幾千元住個不怎樣舒適的地方, 他情願前舖後居,工作與家居共享空間,身外 物不多;此外,為了讓顧客更有新鮮感,也營 造一種concept store的chill out感覺,除了賣 衫,店內的前方預留了位置,與一間小小的咖 啡店Elixir共享空間,濃郁的咖啡香、時裝與 經常變化的pop up store,在希雲街的寧靜小 巷中,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獨特味道,這一切都 源於他勇於發掘生活的可能性:「開小店從來 都是很多人的夢想,並不會因為消費模式轉變 而被抹殺,反而會因為經營困難而顯得小店的 存在更加珍貴。」
除了希雲街,他在駱克道開了第二間小店,屬於一種多用途場所,定期舉辦大大小小的工作坊,包括品酒、學沖咖啡等,也有屬於時令的工作坊,例如11月有以聖誕為主題的刺繡工作坊。這小店沒有時裝,單賣生活空間,這裏最特別的地方是嚴禁喧嘩,連談電話也請稍移玉步,店子取名「靜淨」,也希望客人能以安靜的心靈進內,「香港生活太忙,希望在營營役役的奔波當中,維護一個小小的地方,讓人稍作歇息。」
靜淨的二樓定期舉行大大小小的工作坊,十一月有聖誕刺繡工藝坊。
這裏嚴禁喧嘩,店子取名「靜淨」Still House Lockhart , 也希望客人能以安靜的心靈進內。
Address:
Still House Haven 銅鑼灣希雲街25號
Still House Lockhart 駱克道522號3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