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本地最大型的時裝設計畢業生展覽PolyU grad show又來了,每次看到畢業生的作品,無論成績如何,總覺得值得尊重,因為從零開始的創作,總是困難的。(筆者當年在理工ITC讀書,就連設計都不敢選修。)
一年之前,PolyU畢業展,每位入圍學生由傳統上的六套服飾,縮減至四套,備受爭議,今年理工方面從善如流,將四套服飾又改回六套,令畢業生的設計視野可以有更好的機會,完整地呈現給觀眾。
不知道是否由於社交媒體太發達,大家都只顧在手機上看東西,令設計靈感的源頭收得愈來愈窄。無論在畢業show上,愈來愈難看到擁有純粹視野和統一風格的設計,反而很多都是當下最潮的街頭潮流。不是說,有潮流元素就不可能有風格,但多數是當紅別人的影子。但是,這又很難怪學生,因為本來有風格的大品牌的設計都難以抵受誘惑,為了受歡迎而改變了自己原有的風格,何況未必擁有強烈「自我」的設計畢業生。
左起︰Yu So Hin Sue、Tang Shuk Wa Purity、Cheung Ka Yu Oscar、Wong Ka Shun Calson
其實,我絕對不是原創性的原教旨主義者,所以並不相信有絕對原創性。在多位同學的作品中,雖然看到哪些大師的影響,但也看到他們努力在探求自已的故事。
Gao Qingzi Alex 是第一個出場的系列,場刊說靈感來自 《Lars and the Real Girl》電影。雖然故事來自充氣娃娃之戀,但設計絕不色情,反而十分浪漫,輪廓比例也恰到好處,未算驚為天人,但既非古典又非未來的感覺,有點趣味,布料的質感都尚可。這種裝飾主義,太少不夠華麗,太多又會成為笑話,Gao Qingzi 的拿捏算是不俗。
Gao Qingzi Alex
Gao Qingzi Alex
此外,Carol Tong 的解構娃娃looks 和 Kam Tsz Ching Kim的 綠野仙縱looks,都是筆者心水(不在此列的參加者也不必灰心,因為筆者不是藝術家而是購物者,選擇標準只是「我會否想買?」)。前者帶點當代藝術味,以酒紅、藍與黑線統一六套服飾,可惜用料不夠上乘,否則型態會更完美。至於後者,黃黃綠綠絕不是用容易處理的顏色,但Kim做得很有戲劇感、可愛而幽默,但也有點太搞笑,可以再克制一點。當然,我肯定不少人會不同意這種想法。因為畢業生的創作本來就應該以最大膽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想像,但可惜每次看到香港的時裝設計學生作品,多是溫吞水,那麼看然只想叫他們不如收火,把作品變得更商業化便算了。
Carol Tong
Kam Tsz Ching Kim
左起︰Chen Jianfeng Keith、Woo Sin Yee Bailey、Cheung Wing Sum Sum、Lau Hang Ting Tina、 Yam Man Lok Edison 其實都有潛力,但香港這個城市可以進一步孕育他們更上層樓嗎?
總據而言,接近一半的畢業作品,我都覺得在美學、藝術感、上合格,但在創意和刺激購買慾方面不合格,因為市場上已經有太多類似,甚至是一樣的東西,憑什麼我要買一個已經有人在做得更好多東西?市場外已經是「塘水滾塘魚」,人人都做相似的東西,畢業生要更努力摸索自己的性格,才能建立出解明的風格。而另一半的作品,似乎是畢業生在直接購物,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本來不是問題),但可以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意念、氣蘊。
筆者看的是下午一場,未有評審在場,完場仍未知道結果。開場前先翻閱了一次場刊,看騷後暗自貼了心水。晚上看到得獎名單,風格最純粹的 Dexter Cheng「I’m provoked」系列,果然贏得了全場大獎。這樣說並不是想自詡有眼光,而是證明了評審心態也一樣,在太多潮流元素的大氣候之下,希望看到和市場渴求的就是一個風格突出、故事清楚、造工扎實的系列。而如果設計學生只將眼光放在手機獲得的資訊之上,這真的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危機。
Dexter Cheng「I’m provoked」系列
Dexter Cheng「I’m provoked」系列,黑色、功能主義和未來主義的混合,也算充分利用6個款式的quota來講故事(whereas 部份參賽6套都差不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