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輕一群或者 Z 世代的消費者來說,網上購物已經成為習慣。尤其衣服、日常用品、電器甚至食物都可以依靠網上購物平台,但總有一個類別能夠吸引 Z 世代到店舖購物 - 美妝。為什麼是美容產品?對很多消費者來說,能夠親自觸摸、感覺化妝品的體驗遠遠勝過網上購物平台的便利性。可能你會為常用的護膚品網購補貨,但談到新唇膏、粉底、眼影的話,往往都是去實體店親身感受最好。對於 Z 世代,美妝購物其實就是一種社交活動 - 可以和朋友一起嘗試產品、好用或不好用也可談論一番。
既然網上購物平台氾濫,零售商到底是如何吸引網路世代消費者到店內購物?
Z 世代關注品牌價值觀
美國不少調查發現,較年輕一群的消費者非常關心和注重零售商和品牌的 core values。有很多人認為合乎道德的產品更值得他們去留意和購買,尤其在美容業方面,標榜為純素以及無動物測試的品牌的確較傳統品牌受歡迎。除此之外,Z 世代的顧客可能更著重品牌背後的理念以及有關的慈善工作。如果品牌有環保或者社會意識的話,會大大加分。
引入獨家品牌
以前的 Colourpop、Kylie Cosmetics、Limecrime 等新品牌都只會在網上平台銷售,但近年已經被美國最大的美妝店之一 Ulta 獲得獨家代理權。想親身試驗這些品牌的產品的話只能夠光顧 Ulta,它亦成為了品牌唯一的實體銷售點,除此之外,有些品牌亦會做 Ulta Exclusive 的系列,只能到 Ulta 購買某個限量產品。這些營銷策略無疑令更多 Z 世代消費者願意到實體店購物。
開放式的購物體驗
與年長一輩相比,較年輕的消費者的確不太需要銷售員的幫助,甚至不喜歡有銷售員在你身旁氹氹轉的感覺。坦白說,就是因為網絡的發達,網上資訊應有盡有,想知道有什麼新產品、好用的推介,可上 YouTube 觀看影片或者自行做 research,甚至朋友圈內的推介,所以 Z 世代的消費者大多不需要銷售員的幫助。
位於美國曼克頓旗的著名百貨公司 Bloomingdales 旗艦店,已經擺脫傳統美妝專櫃的設計架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讓消費者自己探索的空間,就有如 Sephora、Ultra 等的 open area。消費者能夠享受自己購物的時間,如果需要協助亦會有銷售員在旁,但並不是那種「一對一」的銷售模式,減少必須購買的壓力。
專櫃?開架?其實都一樣
不論是時尚或者美妝,越來越多人喜歡將相對的品牌 mix and match。就例如可能你會用某個貴價牌子的粉底,但卻愛用開架品牌的睫毛液。對 Z 世代來說,他們未必著再著重「貴有貴好」的道理,反而產品的質素最為重要。如果產品的質素好,他們會願意付錢。反之他們已經不再追求只有外在包裝的美妝品,實際的功用更值得探究。尤其當不少平價品牌例如 Colourpop 的彈起,消費者意識到「好用」的美妝品不一定要大牌子才好。Z 世代更著重品牌的原創性和創意,更喜歡支持小眾品牌,Glossier、Drunk Elephant、Summer Fridays 等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