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 DAY YOU GET OUT OF BED,IT’S AN ACT OF COURAGE。在《西遊記》中,「瞌睡蟲」是使人昏睡的小蟲,飛進人的耳朵和鼻子後,人便會進入睡眠:「孫行者(孫悟空),展開翅,徑飛到那玉面狐狸頭上,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個瞌睡蟲,輕輕的放在他臉上。原來瞌睡蟲到了人臉上,往鼻孔裡爬,爬進孔中,即瞌睡了。」現實中沒有遭到瞌睡蟲攻擊,因為本人已經成為了一條瞌睡蟲,不想動、想冬眠、也怕水。EVERY DAY YOU GET OUT OF BATH/SHOWER,IT’S AN ACT OF COURAGE。今天可以不洗澡嗎?
洗澡的歷史
阿基米德浮體原理(ARCHIMEDES’ PRINCIPLE)即「浮力定律」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物體在液體中的重量,等於物體所受的浮力)。ARCHIMEDES是古希臘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而這個理論是他在洗澡時發現的;當他跳進澡盆時,看到水往外溢,突然醒悟而來的想法。這個力學原理影響後世至深,並應用在不同的建築和工程計算中,由此可見,洗澡不僅能洗掉塵埃,也能放鬆和保持頭腦清醒。
日常洗澡習慣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印度時期。根據格瑞耶經(GRIHYA SUTRAS)的記錄,古印度人十分講究個人衛生,每天會洗三次澡,而這習慣現在仍是一些群落的習俗。不過說到真正把洗澡之事發揚光大的卻是古希臘的征服者:古羅馬。西方第一個公共浴池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是人們進行競技運動後的消遣活動;他們認為洗浴除了清潔和放鬆,更可振奮精神和磨練意志。而在羅馬人征服希臘之後,他們反而成為「希臘文化的被征服者」,繼承了古希臘的文化和藝術,公共浴場便是最好的例子之一。當時浴場遍布了羅馬帝國的每個角落,傳聞曾有一位外國人問羅馬皇帝:「您為甚麼每天洗一次澡?」羅馬皇帝回答:「因為我沒有時間每天洗兩次澡。」然而,愛洗澡的羅馬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頻繁的泡澡習慣竟然會成為滅國的原因之一。
當時並無有效消毒的科技可言,水霧繚繞的浴場是各種微生物的温床,也成為了傳播流行病的主要途徑。此外,長期浸在高温熱水裡亦會影響男性的生育功能;古羅馬人的出生率逐年降低,身體質素也不斷下降,而浴場中淫逸放縱的風氣也間接促成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當然,連同帝國一同消失的,還有那些豪華的公共浴場。
西方世界最骯髒的時期
羅馬浴場的消失沒有刪去西方人們愛洗澡的習慣,直至14世紀中葉,黑死病(THE BLACK DEATH;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開始於歐亞非大陸爆發,「厭惡洗澡」成為當時的主流心理。黑死病亦是第二次鼠疫大流行(SECOND PLAGUE PANDEMIC)的開端,大約從14世紀起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以下擇錄自加拿大作家KATHERINE ASHENBURG的著作《乾淨:不衛生的洗澡歷史》,這是一段關於舊時人們害怕洗澡的插曲:
「1610年,法王亨利四世派使者前往財政大臣蘇利公爵(DUC DE SULLY)在巴黎的住處,要他出席一場會議。使者到了蘇利家,訝異地發現他竟然在洗澡。公爵大人準備出浴前往開會,但使者阻止了他,並警告他說:『國王陛下非常關心您的健康,倘若陛下知道您的狀況,一定會移駕過來的。』使者回去稟報,亨利四世聽取醫師建議後,決定改在蘇利家開會。蘇利公爵收到一封短箋,要他隔天『穿著睡衣、緊身褲、拖鞋跟睡帽來迎接國王,免得你因為最近洗澡而染上風寒。』」
在14至17世紀的歐洲,人們很少洗澡,並認為十分危險;他們相信病菌會經由水傳播,從皮膚上的毛孔進入人體;而這段時期正是ASHENBURG所述之「西方世界最骯髒的時期」:「國王的身體是整個王國最寶貴的。當時最好的醫師要國王用汗裹覆全身來堵住毛孔,國王洗澡的頻率有可能比某些臣民還要少。」關於亨利四世不洗澡的事還有一個笑話傳聞,在他邂逅第二位妻子(即瑪麗皇后)時,瑪麗竟然被他滿身的惡臭熏到暈倒;而在新婚之夜,瑪麗將自己塗滿香水,才能順利地行房。
而法王亨利四世與瑪麗的兒子路易十三,七歲時才洗第一次澡;他的成功存活亦證明當時「洗澡殺嬰」的說法,如此法國王室就一路「髒」下去了。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路易十四只洗過一次澡,而再下一任的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就只洗過三次澡:誕生日,大婚日,入殮日。最後到了19世紀末,隨著近代醫療的發展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減緩,人們才逐漸重返有浴室的生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