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才華?才華就是快餐店內的頂級套餐,超級市場內的有機生果,永遠是比其他東西好一點點,simply a bit better。有點畫面的成語叫鶴立雞羣,即是較為突出,較為顯眼的一個族裔。當你某件事做得比別人出色,你就是有才華的一羣。
Dries Van Noten Spring/Summer 2015
總覺得時裝、香港與「才華」一詞很相似。前者為精英效力,後者則是奉行精英制度的城市。尤其筆者生在香港,也想起了兒時家母常常跟我說,你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有才華的人。當時的我聽不懂,到底什麼叫才華?什麼叫沒有才華?我猜,至少看看誰是對手、較量的範疇是什麼吧?
長大後當上了編輯,社交網絡的流行為我們的生活量化。「你成名了嗎?」追隨者的數量成為了每個人自我價值的標準。現實得叫人多得天下,人少如隱形。我不禁聯想,號召力與才華呈成比嗎?若然坐擁十多萬個追隨者能被視為一種才華,那麼,沒有號召力的人,又等不等於沒有才華?
Dries Van Noten
向來號召力與才華的關係,就等於觀眾與表演者般。有才華的人,不一定要擁抱大眾、不一定要參與比賽、出書、出唱片;有才華的人,能夠選擇清高。不一定要孤芳自賞,也未見得要公告天下。就像Dries Van Noten,一直以優雅而現代的設計享負盛名,不贊助明星、不設計手袋擴充生意,更沒有設計可穿性高的Pre-collection,故在高度商業化的時裝產業獲得非常清高的地位;而Off-White的Virgil Abloh,每次推出聯乘均呼風喚雨,游走在潮牌與高級時裝的領域,無疑是當代最有號召力的設計師之一。但他卻不曾被冠上「才華」的寶座。
Virgil Abloh
還記得有記者提問Karl Lagerfeld,若然要在Simon Porte Jacquemus, Virgil Abloh、 Jonathan Anderson三人之間挑一人共處,他會選擇先”Kill himself”。撇除前輩對後輩的傲慢與偏見,這般不獲別人認同、只得buzz與hype的「才華」,說到尾也是一門商業的藝術。它能夠被計算、能夠被設計,不論你是A君、B君或C君,同樣有相似效果,如琅琅上口的「K歌」,能夠被mass produce,一切以利益行先。這般「才華」,固然不馨香吧。
畢竟視號召力為才華標準的人,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的人。憑這種「別人留意我=我有才華」的概念,已夠很不有型了。論你有再多的才華,這種想法,也只會讓你顯得渺小。總覺得有才華的人,應要在得令時不驚,孤寂時不慌。捱過沒有知音的階段,享過萬人景仰的榮耀。深知號召力如風如雨,朝來朝去,唯獨才華不會被散去。若然才華極致過後,連一份安全感都留不着的話,那是一件多麼沒有魅力的事?
《DRIES VAN NOTEN:花漾年華》將於4月26日開始於百老匯電影中心特別放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