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90後,要用一個詞語形容之與黎堅惠女士的關係,可能是擦身而過,可能是愛得太遲。
1996年黎堅惠入主《amoeba》雜誌擔任主編,當時筆者可能未滿一歲。
2000年,《個人裝備:1少年口味》出版,我執筆在學寫自己的名字。
2002年,當年筆者七歲--家母用數碼相機記錄生活點滴;黎堅惠用數碼相機攝下三年間的衣櫥日記。
2007年,黎堅惠編著的《時裝時刻 1987-2007》出版,當時筆者中一,隱約記得當年逛過大眾書局,好像有見過這本精裝書的影子。
2014年,黎堅惠女士在3月11日與世長辭,筆者大學一年級,主修時裝設計,還未弄懂 “Haute Couture’”的發音。
2017年,筆者有幸投身傳媒界,前輩給我塞了一本黎的作品,最初不以為然,拜讀後所啟發我的,不止於有關時裝的資訊,而是黎堅惠女士的那份「加一精神」──有次黎在接受傳媒採訪時坦言:「我喜歡做最top的事,讀頂尖的學校,畢業後在當時香港最top的潮流雜誌工作,出書也選了香港最大的三聯書店來出版,包括訪問時,我都希望你們能派一個最好的編輯和攝影師來。」
《個人裝備:1少年口味》
隨社交媒體興起,改寫了大家接收資訊的方式,後生一輩愛用Instagram,先見圖片後見真迹,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簡稱KOL)文化盛行,以往單一的傳媒人、博客者演變出多個角色,無論你是一位時編、網編、博客者,還是KOL,當中都有盡責或是懶做的一羣,就算是雜誌編輯,莫論頂着的是國際性抑或本地的名銜,終日只顧收禮物,出差,自拍,出席活動忙着打卡且貪圖逸樂的人比比皆是,莫論你有沒有像黎堅惠的雄心壯志,即使是很基本,盡上作為一名”Content Creator”應有的責任,市場上還剩幾個?更別談那些走在黎的腳步之後,以#OOTD謀生的KOL罷。
《時裝時刻 1987-2007》
時裝傳媒講求的是一顆永遠不會止息的熱情,敢於嘗試,挑戰,要抱住比做得好之餘要更加好的要求,這不限於時裝傳媒,或者傳媒,安份守己的人生,會使人退步,要時刻「求知若飢,虛心若愚」,如果你想得到一些未擁有過的事,可能是名譽,可能是體驗,那你就要做一些你未做過的事,倘若你還未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請持續追尋,不斷探索——這也是一份源自黎堅惠的精神,我們都想念的精神。如果今天黎堅惠還在世,這個時代就是屬於她的時代。究竟這個世上還會不會有下一個W?
Amoeba
原來不是薛凱琪
「我有個朋友,大學時崇拜Madonna,常常給偶像寫信,同學都笑她素來前衞烈女一個,為何竟有如此老套的執迷?直到一天,大概是好多封信後,他們不敢再笑了,因為麥當娜真的給她親筆回了信。「奇洛李維斯回信」其實是她的故事。前天,這位朋友走了,卻留給世界無數美好的啟發。謝謝W。」
黃偉文於微博留言指《奇洛李維斯回信》一曲的靈感,其實來自黎堅惠的真人真事。
如果你是90後如筆者,《奇洛李維斯回信》對你來說,唱片封套上的粉紅調,勾勒出”f”字樣,配上薛凱琪咬手指模樣,歌詞開首唱道:「天天寫 封封寫滿六百句的我愛你」──照道理這是一首關於少女情懷的歌,也可以稱得上屬於當年的神曲,多年後,你又怎想到,這首歌原來是將筆者與兩位女子,包括黎堅惠和薛凱琪同時間接上天地線的一場巧合,可惜的是,很多年後我才發現背後的女主角是黎,也就是相遇得太遲。
號外
眾所周知,黎堅惠在《amoeba》創下最受歡迎的欄目,是當年本本雜誌都有做過的「行貨」,讀者來信(Response),全因為她真情流露的筆觸,一針見血的文字,當然還有她個人的魅力,引來不少讀者追捧,寄出一封又一封。也許,RESPONSE的成功也是因為「奇洛李維斯回信」背後的故事。
黎堅惠自知與麥當娜屬於天各一方,RESPONSE的支持者與黎的距離何嘗不是一樣遙不可及?對黎堅惠來說,麥當娜是她的整個世界,對麥當娜來說,黎堅惠是她的萬中之一;對RESPONSE的支持者來說──「你是唯一,我是之一」。黎堅惠也嘗過 天天寫 封封寫滿六百句的「我愛你」這滋味,她知道收到偶像回信的那份喜出望外,她知道夢想成真的影響力,她想借這份力量啟發其他人。如果可以讓大家再有一次寄「讀者來信」往REPONSE的機會,你有什麼話想跟黎堅惠傾訴?
也許我沒經歷過《amoeba》的黃金歲月,《時裝時刻 1987-2007》出版,也是黎堅惠最聲勢顯赫的2007,我們擦身而過;長大後再細讀黎堅惠的文字和片段,時間線上是愛得太遲,實際上卻永遠都不會太遲,黎所寫的文字,她所做的創舉,其力量就算隔個世代,無論於80後、90後、00後,都有機會受她啟發,不限於傳媒、時裝界;這可能改變一個人的選擇,一個人的生命,一個人的命運;如果黎堅惠的精神是一個罐頭,它就是一個沒有賞味期限的罐頭。究竟後現代如筆者,受她啟發,受她影響的,又有幾個?
讓我們一起尋找黎堅惠女士散落人間的足迹。
Comments